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认知研究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认知的研究中,对社会事件尤其是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研究很少见。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对西部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一个重大的持续性社会事件,通过西部大开发来研究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不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于西部开发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由于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研究以及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心理研究都很少见,本研究具有初步性。根据持续性社会事件的特征,本研究提出采用典型事件法对之进行研究。根据国家的战略重点、西部地区的普遍问题以及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三个原则,选取9个典型事件作为研究的素材。根据已有的理论,认为持续性事件社会认知结构应该包括注意、期望、评价、预期和归因五个因素。采用自行编制的研究材料,通过问卷调查,系统的考察了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及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认知主体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对持续性事件社会认知的影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提出的认知结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数据与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吻合的,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包括五个因素,各因素两两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采用结构回归的方法,对认知因素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自编的西部大开发行为问卷进行因素分析,表明存在四种行为类型,分别是个人积极行为、个人消极行为、社会消极行为和社会积极行为。采用结构回归的方法对认知因素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注意、期望、评价、预期、归因等因素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例对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方面的探讨,对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认知的相关因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战略实践已逐渐深化,微信、qq、课堂派、二维码等社交媒体逐渐兴起。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改革、教育引导到政策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 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
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辅导制度,作为教育视导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教育管理运行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指导辅助教育恢复与发展的机制,它的出现、发展、组织构成、具体运作以及职能的发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技术和汉字字形结构归类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对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抑制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对干扰项的抑制具
翻转课堂是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过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教学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