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认知的研究中,对社会事件尤其是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研究很少见。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对西部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一个重大的持续性社会事件,通过西部大开发来研究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不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于西部开发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由于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研究以及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心理研究都很少见,本研究具有初步性。根据持续性社会事件的特征,本研究提出采用典型事件法对之进行研究。根据国家的战略重点、西部地区的普遍问题以及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三个原则,选取9个典型事件作为研究的素材。根据已有的理论,认为持续性事件社会认知结构应该包括注意、期望、评价、预期和归因五个因素。采用自行编制的研究材料,通过问卷调查,系统的考察了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及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认知主体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对持续性事件社会认知的影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提出的认知结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数据与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吻合的,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包括五个因素,各因素两两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采用结构回归的方法,对认知因素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自编的西部大开发行为问卷进行因素分析,表明存在四种行为类型,分别是个人积极行为、个人消极行为、社会消极行为和社会积极行为。采用结构回归的方法对认知因素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注意、期望、评价、预期、归因等因素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例对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方面的探讨,对持续性社会事件的认知结构、认知的相关因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