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柔性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微波集成电路(fMICs)具备轻量化、可弯曲以及可共形等优势,是无线电子技术研究热点之一,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虽然基于硅(Si)、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等传统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硬质介质基板的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已经很成熟,然而传统半导体衬底和基板难以实现大弯曲和拉伸,限制了微波柔性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柔性介质基板以及原子层厚度的低维碳材料发展为f MICs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提高f MICs机械柔韧性和工作频率为目标,从半导体器件理论和微细加工技术出发,研究了基于低维碳材料石墨烯(Gr)和碳纳米管(CNT)的晶体管器件和可承受大拉伸应变的微波无源器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振荡频率石墨烯柔性微波晶体管。目前Gr湿法转移主要依靠有机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然而PMMA在转移过程中易污染Gr薄膜,会恶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r-FET)的沟道寄生电阻,从而限制柔性石Gr-FET的工作频率,对此提出了一种Au纳米薄膜转移Gr方法。该方法首先在Gr薄膜表面溅射一层30 nm厚的金(Au)薄膜,然后转移到柔性衬底表面,避免了Gr表面跟PMMA直接接触。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制备的Gr-FET最高振荡频率(fmax)达30 GHz,比传统PMMA转移制备方法提升了50%以上。并进一步开展了该晶体管弯曲测试,试验表明在2%拉伸应变下晶体管fmax仍优于15 GHz。该成果已被用于X波段柔性Gr微波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中,有效提高了其工作频率。(2)高振荡频率碳纳米管柔性微波晶体管。针对柔性衬底通常无法承受高温的缺点,导致器件制备无法直接采用退火技术提升器件性能,对此提出一种适用于柔性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T-FET)的高温退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高纯度(99.9%)半导体型CNT薄膜沉积在硅(Si)衬底表面,然后在Si衬底上完成900℃高温退火,最后将退火后的CNT薄膜转移到柔性衬底表面并完成晶体管制备。测试结果表明该晶体管有效载流子迁移率(μeff)达60 cm2/(V.s),比传统未退火制备方法提升了约33%;fmax首次突破1 GHz,最高达到2.1 GHz。并进一步进行了弯曲测试,试验表明该晶体管在2%拉伸应变下fmax仍优于1.1 GHz,为后续基于CNT的f MICs提供了研究思路。(3)高柔性微波滤波器。针对传统玻璃纤维等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厚度较厚,抗拉伸能力较差,开展了基于一种50μm超薄液晶聚合物(LCP)柔性微波滤波器研究。由于超薄LCP基板传输线窄,难以用典型PCB工艺实现高耦合系数的耦合单元,对此提出了基于细长型阶梯阻抗谐振单元和双边耦合结构的电磁-力学耦合设计方法,减弱了形变对电磁特性的影响,提高了器件最高可承受拉伸应变的能力。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0-8GHz低通滤波器带内插损优于1.2dB,带内回波损耗优于15dB;9.3-9.6GHz柔性带通滤波器带内插入损耗优于1.8dB,带内回波损耗优于12 dB;2-18GHz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带内插入损耗优于2.8dB,带内回波损耗优于12dB。滤波器性能跟传统复合基板性能相当。弯曲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性能不变情况下最高可承受拉伸应变高达4.2%,比传统100μm厚LCP滤波器提升了4倍以上,为高柔性微波电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4)可拉伸微波集成电感和滤波器。针对目前fMICs只能弯曲,但不能拉伸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可拉伸微波集成电路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聚酰胺(PI)旋涂在Si衬底表面,然后在PI上制备柔性微波器件,最后将器件从Si衬底转移到可拉伸衬底表面。基于该方法提出一种双螺旋可拉伸微波电感,提高了可拉伸电感的Q值,减弱了形变对电感高频电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感在Q值~12.6、自谐振频率fSRF~11.6GHz下最高拉伸率高达20%。最后设计了一种1.5-2.6GHz的可拉伸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带内回波损耗优于12dB,带内最低插入损耗约为2.3dB。该滤波器在20%拉伸率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皮肤表面进行试验,滤波器性能基本不变,该结果为未来可拉伸无线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省份相继发生养殖对虾大批死亡现象,损失严重,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研究后,我们率先报导了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无包含体的杆状病毒。以后,该病毒的一些其他特性及引起对虾的病理学及组织学的变化又陆续见诸于报导。我们已经报导了该杆状病毒的一个早晚期基因1197bp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并针对此基因设计了二个核酶,在体外成功地对此基因进行了切割。为今后利用核酶来抑制对
目的:FMMU白化豚鼠是从普通花色豚鼠突变种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封闭群实验动物。前人研究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的听觉阈值明显低于花色豚鼠,缺氧耐受性优于花色豚鼠,免疫功能低于花色豚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FMMU白化豚鼠的mtDNA,并与花色豚鼠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以确定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与mtDNA相关。 方法: 1、用碱变性法提取FMMU白化豚鼠以及花色豚鼠的mtDNA
目的 探讨热习服对湿热环境(HHE)辐射损伤动物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的影响规律,寻求一种有效减轻电离辐射复合HHE对机体损伤的方法,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1.将实验动物分为放射室温组、放射高温组和热习服+放射高温组,首先对热习服+放射高温组进行习服锻炼(HHE作用2h/d,持续14d),然后给予各组小鼠6.5Gy Co-60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放射室温组动物置于RT环境下饲养,放射高
学位
随着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超5G(Beyond--5G,B5G)无线通信网络逐渐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课题。由于爆炸式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以及各类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B5G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未来移动通信旨在采取更高效的传输技术以持续提升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其次,伴随着物联网和机器类型通信的蓬勃发展,移动智能设备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往往呈现高维度、大容量、多样化和增长快等特点。这不仅意味着数据中有用信息的增加,同时还会给数据存储、传输和运算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有效地挖掘并利用数据本身的低维结构来处理高维数据成为各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鲁棒稀疏恢复(robust sparse recovery)研究的兴起表明,数据本身的稀疏特性可以用来有效地分析高维数据,并且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从有限观测值中
近年来,爆炸式增长的无线通信业务与日益短缺的电磁波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存在着迫切的频谱共生需求。例如,军事指挥车中电台发射信号对同车电台造成干扰,导致话音变差,通信距离缩短等。又如,全双工通信时近端发射信号对接收通道产生的自干扰,导致系统吞吐量下降。频谱共生时产生的互干扰降低了军事装备、民用设备的目标达成度,这些是目前现实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频谱共生系统中
智能感知技术能够获取人体状态、位置等信息,是连接人体与信息网络的重要桥梁。基于无线信号的人体感知技术由于其本身全天候、非接触等优良特性,能够解决已有技术的痛点问题,具有成为下一代感知技术中流砥柱的巨大潜力。然而,室内环境中无线信号传播的复杂性等问题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围绕基于无线信号的室内人体感知技术,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提出了一系列WiFi(一
现代无线系统需要兼顾如通信、导航、探测感知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利用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实现。在以往的应用中常采用多个天线分别覆盖这些电磁波频段,这使整个系统的体积庞大且实现的成本过高。近年来,融合多种功能的射频系统逐渐取代原来单一功能的系统应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中,其利用超宽带阵列技术可在单辐射口径下实现对各功能频段的覆盖,从而极大地降低系统的成本。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被广泛地推广至更多的
分数阶方程作为整数阶方程的推广,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建模各种物理和科学现象。由于分数阶算子的非局部性,分数阶模型能更精确地描述具有遗传和记忆性质的材料和过程。大多数分数阶方程的解析解都不易确定,所以一般研究其数值方法。此外,分数阶算子的离散通常导出稠密矩阵,这也造成了极大计算困难。因此,发展其高性能算法也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时间分布阶和变系数空间分数阶扩散方程,提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