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无线系统需要兼顾如通信、导航、探测感知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利用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实现。在以往的应用中常采用多个天线分别覆盖这些电磁波频段,这使整个系统的体积庞大且实现的成本过高。近年来,融合多种功能的射频系统逐渐取代原来单一功能的系统应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中,其利用超宽带阵列技术可在单辐射口径下实现对各功能频段的覆盖,从而极大地降低系统的成本。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被广泛地推广至更多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无线系统需要兼顾如通信、导航、探测感知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利用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实现。在以往的应用中常采用多个天线分别覆盖这些电磁波频段,这使整个系统的体积庞大且实现的成本过高。近年来,融合多种功能的射频系统逐渐取代原来单一功能的系统应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中,其利用超宽带阵列技术可在单辐射口径下实现对各功能频段的覆盖,从而极大地降低系统的成本。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被广泛地推广至更多的应用场景,这同时也对系统的关键器件—天线阵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应用需求,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形式的超宽带阵列天线。其中,紧耦合阵列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在近些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基于紧耦合的超宽带阵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这类阵列依然存在结构复杂、扫描角度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紧耦合阵列的基本分析方法入手,对基于紧耦合的超宽带阵列大角度扫描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超宽带阵列的宽角匹配技术;二是超宽带阵列的扫描角扩展技术。本文工作可概括如下:1.基于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结构加载的平面紧耦合阵列宽角匹配技术研究首先研究了利用频域格林函数求解横向连接电容耦合偶极子的解析方法。通过修正偶极子表面的横向电流分布,使该方法可准确得到横向连接的电容耦合偶极子的输入阻抗。相比传统紧耦合偶极子,此种偶极子形式具有低的输入阻抗,更易匹配。然后提出了一种以横向连接的电容耦合偶极子为基本结构的完全平面化的紧耦合阵列,通过加载FSS结构使得该阵列可以在3.8:1带宽内实现±60°扫描。之后,针对TE与TM模式电磁波阻抗随角度变化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极化敏感的FSS结构,该结构可通过调节两个结构参数,分别控制FSS结构对TE和TM极化波的响应,进而分别改善阵列E面和H面扫描的阻抗匹配。得益于该结构的这一特性,基于该极化敏感FSS加载的阵列可在3.7:1带宽范围内E/D面实现±75°扫描,H面实现±60°扫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阵列的可行性。2.基于多层金属条带加载的立式紧耦合阵列宽角匹配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金属条带加载的立式超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并提出了针对此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等效模型,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有效指导阵列的优化设计。所加载的多层金属条带在偶极子和自由空间之间提供了平滑的阻抗变换,因此可以提升紧耦合偶极子阵列的性能。结合等效电路,通过优化金属条带的结构参数,该阵列可在6.2:1带宽范围内实现±60°扫描。同时,得益于所提出的多层金属条带加载,该阵列可以避免复杂的馈电结构,具有轻重量和低成本的优势。3.基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的时域阵列扫描角扩展技术研究提出利用方向图可重构技术扩展时域脉冲辐射阵列的扫描角度。设计了一种超宽带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并从能量方向图和波形保真度两个角度研究了该天线的时域特性。该天线可使用两个开关控制能量方向图工作在三种模式下,三种模式下能量方向图的3 d B波束宽度可共同覆盖±70°的范围。通过三种模式的动态切换,以该天线单元组成的一维阵列可以实现±70°扫描。同时,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阵列在扫描范围内可以提供超过0.75的波形保真度。4.基于时延透镜的宽带阵列扫描角扩展技术研究提出使用时延透镜扩展宽带阵列的扫描角度。提出了一种以紧耦合偶极子为基本周期单元的接收-发射(Receive-Transmit,R-T)透镜,以该透镜单元组成的梯度表面对7到11.5 GHz频段内的电磁波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之后,利用一维Vivaldi阵列验证了所设计的梯度时延透镜可将阵列的扫描角度由40°扩展到60°。该技术可用于扩展以下两类阵列的扫描角度。一是有源单元方向图的波束宽度较窄的阵列;二是由于单元间距超过半波长,扫描过程中会出现栅瓣的阵列。
其他文献
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有五大类,十几种方案,但是长久以来一直不甚理想,目前仍然以显微注射法为主。由于显微注射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周期长、耗费多,科学界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精子载体法就是以精子为载体,利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将外源基因带入受精卵中形成转基因动物的方法,由于方法学上的简捷、便利、又适合几乎所有物种,从1989年Lavitrano用该法建立转基因小鼠以来,备受关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理论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能发射强烈荧光的特殊蛋白质,在无任何协同因子、底物或附加基因产物存在的情况下就能产生稳定的荧光,而且这种荧光很容易通过荧光显微镜或者肉眼即可观察到。因此,GFP是一种全新的、应用广泛的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和蛋白质标记物(protein tag)。 绿色荧光蛋白可以提高转基因动物
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省份相继发生养殖对虾大批死亡现象,损失严重,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研究后,我们率先报导了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无包含体的杆状病毒。以后,该病毒的一些其他特性及引起对虾的病理学及组织学的变化又陆续见诸于报导。我们已经报导了该杆状病毒的一个早晚期基因1197bp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并针对此基因设计了二个核酶,在体外成功地对此基因进行了切割。为今后利用核酶来抑制对
目的:FMMU白化豚鼠是从普通花色豚鼠突变种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封闭群实验动物。前人研究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的听觉阈值明显低于花色豚鼠,缺氧耐受性优于花色豚鼠,免疫功能低于花色豚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FMMU白化豚鼠的mtDNA,并与花色豚鼠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以确定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与mtDNA相关。 方法: 1、用碱变性法提取FMMU白化豚鼠以及花色豚鼠的mtDNA
目的 探讨热习服对湿热环境(HHE)辐射损伤动物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的影响规律,寻求一种有效减轻电离辐射复合HHE对机体损伤的方法,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1.将实验动物分为放射室温组、放射高温组和热习服+放射高温组,首先对热习服+放射高温组进行习服锻炼(HHE作用2h/d,持续14d),然后给予各组小鼠6.5Gy Co-60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放射室温组动物置于RT环境下饲养,放射高
随着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超5G(Beyond--5G,B5G)无线通信网络逐渐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课题。由于爆炸式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以及各类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B5G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未来移动通信旨在采取更高效的传输技术以持续提升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其次,伴随着物联网和机器类型通信的蓬勃发展,移动智能设备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往往呈现高维度、大容量、多样化和增长快等特点。这不仅意味着数据中有用信息的增加,同时还会给数据存储、传输和运算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有效地挖掘并利用数据本身的低维结构来处理高维数据成为各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鲁棒稀疏恢复(robust sparse recovery)研究的兴起表明,数据本身的稀疏特性可以用来有效地分析高维数据,并且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从有限观测值中
近年来,爆炸式增长的无线通信业务与日益短缺的电磁波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存在着迫切的频谱共生需求。例如,军事指挥车中电台发射信号对同车电台造成干扰,导致话音变差,通信距离缩短等。又如,全双工通信时近端发射信号对接收通道产生的自干扰,导致系统吞吐量下降。频谱共生时产生的互干扰降低了军事装备、民用设备的目标达成度,这些是目前现实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频谱共生系统中
智能感知技术能够获取人体状态、位置等信息,是连接人体与信息网络的重要桥梁。基于无线信号的人体感知技术由于其本身全天候、非接触等优良特性,能够解决已有技术的痛点问题,具有成为下一代感知技术中流砥柱的巨大潜力。然而,室内环境中无线信号传播的复杂性等问题为相关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围绕基于无线信号的室内人体感知技术,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提出了一系列WiFi(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