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中招政策关于如何适时地将生物学科纳入全省统一考试计分范围,在两年内做出了两次指示,虽最终由于硬性支持条件的不完善而暂缓实施,但仍反映了国家在政策上对于生物学的重视,教育各方也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在教学上,而为了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形式,比如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趣味性教学等,但是由于初中生物课程安排较少,而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但是在目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实施,而趣味性教学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重视知识性的同时强调趣味性,也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生物课堂重在生物科学基本内容的展示,以及自认科学本质的反映。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但可以为课堂增添活力,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享受,让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得到充分保证,趣味性教学即成为一种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提升其趣味性,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趣味性教学课题提出的相关政策支持,且对近些年较为火热的教学模式作了对比分析,阐述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所在,以及趣味性教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作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家庭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后期开发设计趣味性生物教学策略提供了现实的数据基础。对于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趣味性教学的策略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以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接下来着重介绍了初中生物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方式包括:先声夺人,以奇制胜;趣味设疑,恰当追问;巧用媒体,以求增趣;联系实际,以动生物;巧用比喻,以化其难;实验探究,以强其能;课外延伸,以拓其界。接着,笔者根据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一节完整的课程设计,并将上述七条趣味性教学策略融汇到教学过程中去,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通过实际教学后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评,根据测评反馈的结果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对比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效果是显著地,趣味性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于课堂本身表现在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也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光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准确,证实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