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教育是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其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感恩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为此,编制感恩测量工具,对中学生感恩父母的外显与内隐态度、行为、内在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探索干预中学生感恩父母的态度与行为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自编的中学生感恩父母态度问卷、中学生感恩父母行为问卷、中学生感恩父母态度与行为内在影响因素问卷,对中学生感恩父母的态度、行为及内在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学生感恩父母的内隐态度进行了IAT内隐联想测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团体辅导对改善中学生感恩父母态度与行为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中学生感恩父母外显态度包含感恩父母认知、感恩父母情感、感恩父母意向和感恩父母评价四个因素;中学生感恩父母行为包含积极的理解与谢恩、不合理地索取、记怨与报复、积极的报恩、积极的记恩五个因素;中学生感恩父母态度与行为内在影响因素包含感恩的人际感、不合理的应得观、果断与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四个因素。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三个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其构想模型基本合理,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2)中学生对父母感恩的态度水平良好,在感恩的外显态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与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中学生感恩父母的内隐与外显态度具有一致性,且内隐态度是独立于外显态度之外的。(3)中学生感恩父母的行为水平一般,男女生在不合理索取以及报恩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城乡学生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只是在积极的记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干部与非干部在所有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学生是否感恩父母受其自身的内在因素影响,城乡学生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受不合理应得观因素的影响,男女生在感恩父母态度与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5)基于增强中学生感恩父母态度与行为水平的感恩父母团体辅导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中学生感恩父母团体辅导课程对提高中学生感恩父母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及行为水平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长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