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学习是人类重要的能力之-。以往研究显示,在单人认知任务中,个体可通过观察产生与实际练习类似的运动学习效应,而且观察学习的发生受个体反应手所处位置的影响。然而,日常生活中,人类并非独立的个体,更多地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联合任务。鉴于前人极少关注联合任务中的观察学习,本研究拟采用经典的联合任务范式——联合Simon任务,考察联合任务中是否同样存在观察学习,并进一步探索联合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观察学习的发生条件和潜在机制的理解,还可以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动作观察领域内的实证研究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动作观察疗法,从而发展出更有效的医疗康复措施。目的:本研究采用社会学习迁移(Social Transfer of Learning, SToL)范式,考察联合Simon任务中,观察者反应手的不同状态对观察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期揭示联合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共包含3个行为实验,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联合Simon任务中存在观察学习,并探索个体在练习阶段习得的是哪种空间联结;实验2和实验3在实验1的基础上,分别探究身体部位位置效应和观察者的潜在运动能力对联合Simon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社会学习迁移范式,旨在考察观察学习是否同实际按键练习一样,可以对联合Simon效应产生影响。鉴于刺激位置与反应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社会学习迁移效应的产生至关重要,因此实验1中另外设置了两种实验条件:非转换条件和转换条件。实验采用2(被试角色:观察者,行动者)×2(实验条件:非转换组,转换组)×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设计。实验2以实验1为基础,探索身体部位位置效应对联合Simon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影响。对观察者双手所处位置进行了控制,在练习任务阶段,要求观察者双手置于背后,即处于视野范围之外,且在练习阶段保持手势不变,之后两人共同完成联合Simon任务。实验采用2(被试角色:观察者,行动者)×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设计,并与实验1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实验3同样以实验1为基础,探究联合任务中,双手潜在运动能力对观察学习的影响,此外,为控制身体部位位置效应的影响,设置了两种实验条件:“双手缚于身前”和“双手缚于背后”。 实验采用2(被试角色:观察者,行动者)×2(实验条件:双手缚于身前,双手缚于背后)×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设计,并分别与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结果:非转换条件下,观察者和行动者均没有出现联合Simon效应;转换条件下,观察者和行动者都出现显著的联合Simon效应。当观察者的双手自由放置于背后时,观察者出现了显著的联合Simon效应;与双手置于身前相比,当观察者的双手置于背后时,联合Simon效应显著增大;行动者对一致试次和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无显著差异。在“双手缚于身前”和“双手缚于背后”两种条件下,观察者皆出现显著的联合Simon效应;当观察者双手处于身前时,与双手自由状态相比,双手被缚状态下联合Simon效应显著增大;当观察者双手处于背后时,双手相对自由状态和被缚状态下的联合Simon效应无差异;行动者在两种条件下俱无显著联合Simon效应。结论:在联合任务中,同样存在观察学习,观察者仅仅观察行动者的动作及其结果,即可获得与实际练习相类似的学习效果,而且观察学习的发生依赖于观察者双手所处位置与状态。说明观察者身体形式的变化可影响其在联合任务中的认知表现,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