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所承受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也日益提高,其中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尤为受到极大的考验,由此,盈余管理问题在近几年逐渐浮出了水面,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来操纵利润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作用,但任何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一劳永逸的,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也是一样,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些不完善之处仍然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在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内涵,具体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和动机。接下来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发展历程,对比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与以往的资产减值政策的不同,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40家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ST夏新公司的具体案例对揭示出的问题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提出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并提出了完善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健全价格市场、加强外部监督和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多种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