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作为“教育性经验”还是作为“育人方案与载体”,学校课程既不是价值无涉的也不是价值中立的。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始于人们对课程实然的不满和应然的希冀,国家课程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承载着课程变革中的人们对课程价值追求的实然定位与应然指向,而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则具体反映或体现着这种希冀和指向。因此,通过历史的考察、文本的分析、现状的审视、理性的论证来研究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价值取向演变的特征和流变趋势,对于深刻认识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本质、践行外语教育新理念、优化外语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以历史文献分析为主,辅以适当的逻辑论证,以外语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表征为主要分析维度,对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突破了传统外语课程研究拘泥于课堂听说读写研究的藩篱,提升了外语课程研究的层次,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外语课程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在理清课程政策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廓清我国基础教育中以英语为主要语种的外语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外语课程的地位;其次,从课程政策视角,考察了当代我国外语语种选择和课程设置变革的特点,主要对课程方案中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流变进行了分析;之后,展望了我国外语课程设置的应然取向:强调基础性、凸显交际性和彰显人文性。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外语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叙写方式的特点;其次,通过分析课程政策文本中的目标表述考察了外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流变的特点;之后,构划了我国外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应然特征:培育人文精神、强调交际能力、关注多元文化、设定分级目标。 第三章,首先,对外语课程内容与教材的关系及影响外语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课程观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外语课程内容要素,尤其是教材内容选编的历史变革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揭示了我国外语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价值取向的应然特征:强调内容选择标准的合理性、注重内容组织策略的和合、提倡教材选编的多元。 第四章,首先,澄清了外语课程实施与教学及教学法的关系;其次,从外语“教学建议”或“课程实施建议”及教学法变革的历程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语课程实施价值取向流变的特点;之后,阐述了外语课程实施价值取向的应然走势:注重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走向教学法的多元与和合、提倡教学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 第五章,首先,廓清了外语课程评价的概念、功能、类型及主要理念;其次,对外语课程评价的“要求”与“建议”做了文本分析,对外语课程评价中价值取向的流变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考察;最后,描绘了外语课程评价价值取向的应然图景: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注重评价方策的有效性、制定可选择的评价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各国(地区)已经将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专业的教师观念的形成,教师素养的培育、发展性的终身学习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的重点。教师在职进修作为教师教育过程的组成部
面孔识别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技能。面孔识别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方法是构形加工与特征加工。许多学者已经对两种加工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广泛
本文以参加2008年度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冬季训练营(广西梧州)的四支U-15球队的运动员、部分教练员为调查对象,以足球“小型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病原性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早有研究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必修课,对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