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95%为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造成的,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大约有30%-60%的T1DM患者在10-20年内出现微量蛋白尿,并在出现微量蛋白尿15-20年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控制血糖及血压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重塑是糖尿病肾脏病理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生长因子、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均参与了糖尿病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合成及足细胞损伤过程。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类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平衡失调最终造成了肾脏细胞外基质重塑。本实验以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的幼年SD大鼠为模型,探讨肾脏的炎性反应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表达之间的关系;并用mTOR蛋白特异性抑制药——雷帕霉素干预,研究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ECM堆积等方面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害。方法1.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的分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腹腔注射STZ,剂量为70mg/Kg。注射STZ后第3天尾静脉采血测血糖,以随机血糖值≥16.7mmol/L为达到成模标准。未达标大鼠再追加50mg/kgSTZ,并在3天后复测血糖,不达标大鼠淘汰。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及雷帕霉素干预组(R)各10只。R组给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mg/Kg·2d,持续4周;C、D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4周。2.标本的收集:3组大鼠于第6周末处理,首先放入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后心脏取血并保存,取肾脏制备组织切片。3.检测指标:血糖试纸采血,用罗氏血糖仪检测随机血糖。电子天平测体重及双肾质量,计算肾指数(KW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尿液蛋白浓度。24小时尿蛋白=尿蛋白浓度×24小时尿量。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及MMP9、NF-κBp6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组及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KWI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帕霉素组大鼠KWI小于糖尿病模型组(P<0.01)。2.各组大鼠血清BUN、Scr、24Upr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雷帕霉素干预组血清BUN、Scr、24Upro三者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肾脏NF-κB、MMP9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帕霉素干预组肾脏NF-κB表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1)。雷帕霉素干预组肾脏MMP9表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1)。4.HE染色镜检: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扩张,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肿胀,管腔狭窄,雷帕霉素干预组亦有上述表现,但程度明显较轻。5.KWI、24Upro与肾脏MMP9的表达均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6,-0.731)。6.肾脏MMP9与NF-κB表达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0.722)。结论1.雷帕霉素对STZ致糖尿病幼年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主要表现在: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肥大;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减少尿蛋白。2.雷帕霉素可以减少STZ致糖尿病幼年大鼠的肾脏NF-κB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肾脏的损害。3.雷帕霉素可以增加STZ致糖尿病幼年大鼠的肾脏MMP9的表达,增加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