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和形成办学特色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办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国,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办学特色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高校如何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求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课题,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办学特色内涵和特征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探析了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基础,并以150所高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中的特色项目部分为研究材料,得出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类型、办学特色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各种类型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规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对现有的代表性的高等学校办特色定义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高校办学特色的定义: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在学校各个层面(物化层、行为层、理念层)都表现出来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区别于其他大学并被社会认可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风貌。高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其次,本研究还初步探析了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基础,主要探析了哲学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关系。再次,通过对150所高校办学特色项目编辑成册,按办学理念、大学精神、育人模式、学科专业体系、人才特点、教学方法及改革、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其他等特色项统计特色项数,并结合现有办学特色的体现类型的相关研究得出办学特色的体现类型有:办学理念特色、大学精神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特色、育人模式特色、人才特色。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最后,通过对150所高校办学特色项目部分的文献分析,提炼出高校办学特色的一般规律:挖掘办学历史,传承大学精神;找准办学定位,确定服务面向;创新办学理念,培植于办学实践之中;挖掘办学优势,选择特色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