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提升至56.1%。“十八大”之后,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城镇化不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2013年底国务院主持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提高就业、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四化”同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然而,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当下城镇化进程的现实“瓶颈”,而“融资难”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南昌市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80%,这一目标意味着每年约有10万农民转化为市民。而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以农民转变为市民人均成本10万元计算,南昌市政府每年大致需要投入100亿元,累计需要静态资金投入600亿元左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仅靠财政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要推进南昌市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现有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束缚,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社会调研、案例研究及对比分析等各种研究方法,在城镇化及融资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以南昌市为例,通过分析南昌市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投融资渠道、方式、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解决南昌市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最后对新时期南昌市城镇化建设融资提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部分对策建议对与南昌市有相似经济基础和发展状况的兄弟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后认为:推进南昌市城镇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增大资金投入。除依靠财政投资和传统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外,还应该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南昌市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框架内,一些新颖的、有益于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资金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模式,如PPP融资模式等,都应当被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南昌市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体制,为南昌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性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