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社会建设事业发展到了新阶段。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建设目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我们长期立志于对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以便更好的为现今社会发展服务。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提出了具体而富有成效的社会建设思想,这对我们当前的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是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从思想基础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经验来说,是毛泽东建设经验的直接继承,同时也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批判和借鉴;从实践基础来说,根源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以及社会发展的低水平,构成了邓小平社会建设思想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现实,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包括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统一而完整的体系。宏观层次是关于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中观层次是关于社会建设的具体政策,包括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好社会稳定、依靠人民群众,并注重公平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微观层次是邓小平根据社会建设政策而从事的基本实践得到的基本经验。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始终能够把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解决出发,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社会建设和谐统一。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实践,不仅奠定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础,奠定了现时社会建设的物质和思想基础,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