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最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然而,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导致外科医生在该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意见不一。以往经验一般不建议同时行双侧肺切除术,因为这种手术方式非常具有侵袭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既往一定样本量的分析,探讨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切除术治疗多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最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然而,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导致外科医生在该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意见不一。以往经验一般不建议同时行双侧肺切除术,因为这种手术方式非常具有侵袭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既往一定样本量的分析,探讨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切除术治疗多原发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修订的多原发肺癌的诊断标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同一治疗组行单侧或双侧肺切除术的18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双侧肺癌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下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保存完整。评估围手术期的变量,比较各组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共122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单侧肺切除术治疗(U组),其他61例双侧多原发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切除术治疗(B组)。双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侧组(213±67.2 vs 120±39.0分,p<0.001),但明显小于单侧组的两倍(p=0.016)。双侧组的手术失血量并没有明显多于单侧组(14.6±7.9 vs 12.9±7.3克,P=0.151)。两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821、p=0.973、p=0.885)。双侧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单侧组(6.92±1.67 vs 5.46±1.03万元,p<0.001),但明显少于单侧组的两倍(10.92±2.06万元,p<0.001)。双侧组进一步分为两组,SS组和SL组,SS组患者双侧均行亚肺叶切除术,其中包括双侧肺段切除术(S-S)、双侧楔形切除术(W-W)、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S-W)。SL组患者行一侧亚肺叶切除术,另一侧行肺叶切除术,其中包括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S-L)和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W-L)。S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S组(235±50.1 vs 177±49.4分,p<0.001)。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SL组也明显长于SS组(5.9±2.9 vs4.0±1.7天,p=0.004)。但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600、p=0.055、p=0.090)。结论对于双肺多发病灶的病例,术前应认真研究,考虑多原发癌的可能,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使患者受益。双侧多原发肺癌患者行同期双侧肺切除术,至少一侧行亚肺叶切除是安全的。与分期手术相比,避免了肿瘤发展和转移的可能,能及时获得病理诊断,有助于下一步治疗计划的实施,有可能使患者生存期延长。此外,还可以避免分期住院产生的相关费用,在经济上使患者受益,也节约了医疗成本。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多原发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肿瘤是指在体内外多种致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自身生长的正常调控,并随之发生多次遗传突变,导致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并逐渐向周围正常组织侵染而形成的恶性病变。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有机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复杂多样的空间化学结构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体内外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蛋白质功能结构及表达的异常,将导致生命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肿瘤。因
目的:探讨随机对照年龄为19-22岁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大脑白质 FA 值(fractional anisotropy,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 MD 值(mean diffusivity,平均弥散率)是否存在差异;发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系谱早期阶段存在白质病变可能部位;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育异常假说”提供科学依据。对象:选取大连理工大学一年级男生1100人,在知情同意下填写MMP
目的1.探讨肺磨玻璃密度影(GGO)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亚型、免疫组化之间的相关性。2.分析肺磨玻璃密度影(GGO)的病理亚型与免疫组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1收集资料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5例,直径≤3cm,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上表现为GGO的患者的影像学、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1.2分组 按病理亚型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
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而死亡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则与其复发和转移有关。因此,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调节与肿瘤相关的血管形成、刺激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趋化与肿瘤相关
目的:为了解2010至2014年呼和浩特市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态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呼和浩特市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资料和监测的病例资料以及呼和浩特市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与该病的全国同期发病率作比较时,进行率的标准化法。将五年间病例数据发病人数逐年按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特征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证据表明,NF-κB的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SAP发生时,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诱导TNF-α,IL-6,IL-1β和IL-8等大量炎性因子生成,进而加重SAP的炎症反应。被冠以“基因调控剂”的长链非编码RNA近年来被发现在生物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炎症。linc RNA-EPS
第一部分以P-糖蛋白和能量代谢为作用靶点:二甲双胍联用2-脱氧果糖逆转K562/Dox细胞对多柔比星耐药性的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二甲双胍联用2-脱氧果糖能否在体外逆转多柔比星耐药的K562/Dox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并探讨两药联用在逆转耐药中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双向转运实验确定二甲双胍外排与P-糖蛋白(P-gp)的关系。在mRNA、蛋白表达及转运功能三方面考察P-g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化疗会对癌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并且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当前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化疗患者注意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和新异Oddball实验范式记录化疗前后不同实验刺激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意在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注意功能影响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
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也被统称为脑肿瘤,多数为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肿瘤,少数为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袭入颅腔内所形成的继发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作为恶性程度最高(WHO Ⅳ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及治愈率低的“三高一低”临床特性。目前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术后联合辐照放疗、药物化疗等治疗方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