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是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洗矿废液、尾矿渣等对矿区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同时露天采矿造成的地表剥离、水土流失以及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坑、采空区等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制约了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为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矿区环境的保护政策、恢复治理方法提供依据,对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手段对研究区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及矿山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矿山基本情况,基于SPOT-5遥感影像,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哈尔滨市阿城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SPOT-5数据进行研究区矿山环境遥感调查,通过人机交互解译、野外实地调查获得阿城区矿山环境数据库,为阿城区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提供数据基础;(2)通过阅读与研究相关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文献资料与专家咨询法进行了矿山环境指标初选,并进行了指标体系优化与筛选,最终得出了适合研究区的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作为其他地区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的参考体系,针对当地评价区域进行适当修改,可得出适用于其他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专家咨询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通过两两比较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及子系统的权值,从而得到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模型;(4)基于网格法对阿城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2KM×2KM的正方形网格,以每个网格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生态环境分区,得到研究区矿山生态环境分区图;(5)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环境良好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5%,生态环境一般区比例约为20%,生态环境较差区比例约为5%。生态环境良好区主要分布在平原、矿山开发占地极少或无矿山占地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生态环境一般区主要分布在矿山开发占地较少区;生态环境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矿山开发占地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