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民歌汇集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历代人的口头流传和即兴创作,通过传播——变异——再传播——再变异的复杂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民歌汇集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历代人的口头流传和即兴创作,通过传播——变异——再传播——再变异的复杂过程,大浪淘沙,得以传承和发展。一首民歌,它的母体从发祥地,流传到各地,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浑然天成的发展成另外多个版本,我们把这种母体变异的过程称为民歌的流变。研究民歌的流变问题,就是在流传中揭开民歌变化的秘密,在研究中探寻民歌变化的规律,这对研究我国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歌的传播入手,通过对民歌传播符号、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中干扰的叙述,透视民歌传播的文化意义。再从民歌传播中的变异性入手,通过分析民歌变异的现象,透视民歌变异的成因。本文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为例,具体探析流传过程中的音乐本体、音乐形态、音乐事象的变化,从而分析和总结出民歌在流传中发生变异的特点及变异的规律。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歌的历史渊源、特点及传承作用上宏观的概述中国民歌。第二部分,从整体上对民歌在传播中的变异性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阐释民歌《茉莉花》的起源,并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分析它的形成与发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知识,结合具体的谱例,对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音乐本体、音乐形态、音乐事象进行变异性分析,并总结《茉莉花》流传变异成因,分析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带来的影响,总结民歌变异过程中的规律性元素,从而探寻茉莉花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变迁,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元性。第五部分,探讨民歌传播变异性的文化意义及启示。通过《茉莉花》在传播中的变异,引发多元文化的一些思考,为中国民歌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定理 若a,b,A,B为实数,且A,B〉0,则a^2/A+b^2/B,当且仅当a/A=b/B时,等号成立。
【正】 隆庆六年 (1572) 五月二十五日,张居正与高拱、高仪在乾清官内隆庆皇帝病榻前受以"顾命"重任.第二天,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病逝.六月,朱翊钧登基,开始了万历时代.这一年
以糖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其在亲水模式下的色谱保留行为.分别考察了流动相、固定相和缓冲盐等对糖类化合物保留的影响,建立了糖类化合物在亲水模式下的保留方程.结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电影产业在急速发展的同时凸显出诸多矛盾,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电影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研究来
告知义务制度是保险法中的基础制度,关系到保险合同之效力,其影响贯穿于合同成立、生效一直到终止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保险合同而言告知义务制度是一项重要制度。本制度的根本
目的:探索伴轻中度抑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和胃粘膜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不伴抑郁的FD患者间的差异,为实验室评估FD患者
教科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对于教学中的主导者和主体都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而英语教科书不仅反应着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领域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中小城市的同城化研究,包含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领域,是“城市多角度研究
本文重点介绍最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加拿大里多运河的保护与管理情况,对中国正在开展的大运河"申遗"工作提供借鉴。里多运河从1990年编制了管理规划,划定了核心区和缓冲
不及物动词及物用法指的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不是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却出现在了宾语位置上,比如“飞北京,跑材料,王冕死了父亲。”这个名词在深层结构中,可能是从主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