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应用“加味定眩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虛阳亢兼夹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本课题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虚阳亢兼夹痰瘀证)患者共60例:将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西药组和加味定眩饮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中医症候疗效积分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疗效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加味定眩饮组较单纯西药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西药组血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定眩饮组血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加味定眩饮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与加味定眩饮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加味定眩饮组优于单纯西药组。药物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试验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加味定眩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虚阳亢兼夹痰瘀证),对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加味定眩饮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证实了加味定眩饮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m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虛阳亢兼夹痰瘀证)的可靠性。
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本课题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虚阳亢兼夹痰瘀证)患者共60例:将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西药组和加味定眩饮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中医症候疗效积分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疗效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加味定眩饮组较单纯西药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西药组血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定眩饮组血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加味定眩饮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西药组与加味定眩饮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加味定眩饮组优于单纯西药组。药物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试验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加味定眩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虚阳亢兼夹痰瘀证),对患者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加味定眩饮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证实了加味定眩饮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m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虛阳亢兼夹痰瘀证)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