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BcAMT1s在铵硝营养中调控铵吸收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是植物吸收和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多数作物而言,铵硝混合营养比单一氮源(NH4+或NO3-)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氮素吸收,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在铵硝混合营养中,NH4+可能参与调控作物氮素吸收和硝酸盐积累过程,而NH4+的吸收和转运主要通过铵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AMT)来完成。但目前对AMT在铵硝营养中如何调控作物氮素吸收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柔嫩的薹茎和薹叶为主要食用器官,是华南地区产量和面积最大的蔬菜,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通常栽培条件下,菜心以硝态氮吸收为主,产品器官极易富集硝酸盐。前期研究表明,与全硝处理相比,铵硝混合营养可显著提高菜心产量和品质,并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为深入探究菜心BcAMT1s在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调控氮素吸收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荧光定量等技术,分析了菜心根系对铵硝营养吸收特性、铵硝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氮源下BcAMT1s的表达特性;结合转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超表达BcAMT1s植株对氮素吸收的影响、BcAMT1s启动子对氮源的响应等内容。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NMT技术实时监测了不同氮源下菜心根系表面NH4+、NO3-离子流速变化。结果表明,菜心对NH4+、NO3-吸收偏好性不同,表现为NH4+净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O3-净吸收效率。利用NMT技术实时监测不同氮源下添加NH4+/NO3-后离子流速的瞬时动态变化,观察到NH4+、NO3-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作关系:NO3-促进NH4+吸收,而NH4+抑制NO3-吸收。与单一氮源相比,铵硝混合营养提高了菜心对总氮的净吸收速率和吸收量,促进了植株生长。2.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菜心BcAMT1s基因表达影响不同。BcAMT1.1、BcAMT1.3和BcAMT1.5表达受缺氮诱导,供NH4+后受抑;与此不同的是,BcAMT1.2受供NH4+诱导,外源添加NO3-后NH4+的诱导效应显著增强。BcAMT1.2对氮源的响应不同于菜心其它BcAMT1s。3.酵母异源表达试验表明菜心BcAMT1.1、BcAMT1.2、BcAMT1.3和BcAMT1.5均具有NH4+转运活性。BcAMT1s-GFP瞬时表达结果表明,BcAMT1s对氮素的响应却不同:缺氮时,BcAMT1.1-GFP、BcAMT1.3-GFP荧光信号更强;供NH4+时,BcAMT1.2-GFP荧光信号更强;而BcAMT1.5-GFP受外源氮供应影响不明显。因此,不同BcAMT1s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4.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拟南芥异源超表达BcAMT1s验证了BcAMT1s对氮素吸收的功能。与野生型相比,BcAMT1s超表达植株在低铵和铵硝混合营养下均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显著提高根系对NH4+的净吸收速率。转基因植株叶片中,谷氨酰胺合酶基因(At GLN1.1、At GLN1.2、At GLN2)、谷氨酸脱氢酶基因At GDH2、谷氨酸合酶基因At GLT1等氮同化基因表达上调,故BcAMT1s超表达植株的NH4+含量与野生型的相差不大;超表达BcAMT1.1、BcAMT1.2显著增加根系At GLN1.2表达水平,而超表达BcAMT1.3、BcAMT1.5对根系At GLN1.2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导致根系At GLN2、At GLT1表达下调。除BcAMT1.5超表达植株外,其它超表达植株在铵硝混合营养下还出现根系NO3-吸收受抑、体内NO3-含量下降等现象。5.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表明,BcAMT1.1、BcAMT1.2可与蛋白激酶CIPK23互作,而BcAMT1.3、BcAMT1.5与之无互作。CIPK23可能参与BcAMT1s对氮素吸收的调控。6.通过分离鉴定BcAMT1.1、BcAMT1.2、BcAMT1.3和BcAMT1.5基因启动子,构建启动子转基因植株。缺氮时,BcAMT1.1、BcAMT1.3、BcAMT1.5启动子的GUS活性较强;供NH4+时,其GUS活性减弱;而BcAMT1.2启动子活性表现完全相反。这与瞬时表达BcAMT1s-GFP试验的结果类似。根据序列分析和文献报道,推测DOFCOREZM作用元件(AAAG)可能是BcAMT1s启动子的关键作用元件,可与DOF转录因子结合,从而调控NH4+的吸收。综上所述,在铵硝混合营养中,NO3-促进菜心对NH4+的吸收,而NH4+抑制NO3-的吸收;BcAMT1s对NH4+的吸收转运具有重要作用:BcAMT1.1、BcAMT1.3、BcAMT1.5主要负责NH4+吸收;BcAMT1.2主要负责NH4+运输。此外,蛋白激酶CIPK23可能参与BcAMT对氮素吸收的调控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数学可以认为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基础,尤其是混沌与分形理论在农业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将混沌与神经网络相融合,可用于联想记忆机器人的规划等;混沌优化是利用混沌运动的随机性、遍历性和规律性(确定系统产生的运动)寻求最优点,从而可用于系统的识别、最优参数设计等众多方面。除此之外,混沌与分形理论在农业生产、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分级,以及农林
漆酶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个重要酶,其底物具有广泛性。苹果(Malus domestica)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苹果在长期低温贮藏后或从低温贮藏结束转移到货架后易发生虎皮病,症状表现为果皮褐变,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尽管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苹果虎皮病发生过程中的褐变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DPA(diphenylamine)和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
蛹虫草是一种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蛹虫草含有亲水性更强的新型类胡萝卜素,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但由于其含量低,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究其原因是功能基因和生物合成途径未知,严重限制了蛹虫草的推广应用。因此,从分子层面挖掘色素合成相关基因、鉴定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合成途径,在此研究基础上有目的地改造蛹虫草菌株,培育高
禽痘是一种严重危害禽鸟的病毒性疾病。禽痘病毒自然感染约278种禽鸟,主要侵害鸡、鸽子和火鸡,引起部分濒危珍禽的生存危机。根据典型临床症状,禽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其中黏膜型和混合型致死率高于皮肤型。国际上对水禽痘报道比较罕见,与水禽痘病毒相关的研究几乎空白。近年来广西麻鸭痘有零星报道,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了麻鸭源禽痘病毒的诊断、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一系列动物试验。2016年广西邕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鸡恶性T淋巴细胞肿瘤病。MDV可诱导宿主发生肿瘤并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可导致鸡群发生肿瘤或因病毒的混合感染而大批死亡。MD从1907年被发现至今,长期困扰着全球养禽业并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控MD的措施,但随着免疫压力及病毒基因组的进化,MDV的毒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日益增大。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加速智能农机装备研究,实现农业精细化、可持续化发展势在必行。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约占中国谷物种植总面积的30%、粮食总产量的40%和农户总数的60%。水田硬地层深浅不一,崎岖不平,常有坑洼沟壑,作业环境复杂,为水田农业机械智能化、精细化作业的实现带来挑战。其主要难点之一便是如何在复杂的水田作业环境中实现农业机械姿态的实时精确
蜕膜化对于哺乳动物成功妊娠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在妊娠过程中蜕膜化受损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流产等不良后果。脂肪酸去饱和酶3(fatty acid desaturase3,Fads3)属于脂肪酸去饱和酶家族成员之一,而脂肪酸去饱和酶是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关键酶。因为Fads3与Fads1和Fads2有着非常高的基因同源性,所以Fads3可能对于HUFA的生物合成也非常重要。然而,Fads
学位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虽然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消除了人间狂犬病,但是每年依然有至少59000人死于该病。RABV为不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含有编码5个结构蛋白的基因,其中糖蛋白(G)是决定RABV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的主要蛋白,对其氨基酸进行修饰可致RABV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发生改变,为研究RA
头孢喹肟是动物专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根据欧盟药典,头孢喹肟兽医临床给药方案包括:治疗急性奶牛乳房炎,推荐一天一次肌肉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并连续用药两天;或治疗由敏感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引起的泌乳期奶牛乳房炎,推荐每12 h在挤奶后直接乳房灌注75 mg头孢喹肟,并连续给药三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