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法制改革以及思想文化变革的进程中,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不断创新发展,其中理论基础、行政法治、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程序等一系列新理念、新制度的导入和一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体现了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而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中,逐渐增强科学、民主和公正因素,积极运用和有效规范行政指导、行政契约等新型行政方式,发挥其特殊作用和克服其负面效应,正是这个大趋势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不断发展,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动力。由于行政指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实务中日益显现出特殊的功效性和适应性,许多重要市场经济国家对行政指导的态度都陆续发生了由否定到暧昧到肯定到注意采用的变化过程,行政指导作为对传统依法行政的一种必要补充和一种灵活有效的行政活动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成为当代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 在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许多人受集权集中、强制命令的传统观念束缚很深,在体制转型过程中还难以重视和正确运用政府的柔软干预方式,因此从总体上说,行政实务界长期未能自觉地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用行政指导,行政法学界也长期未能重视研究行政指导,这非常不利于在行政实务中正确实施行政指导行为,也不利于行政法学科体系的创新。尽管随着市场导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行政指导的必要性、功效性和可行性及其负面性在行政实务中日渐显露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指导的研究力度远远不足。行政实务界也未能在必要的理论支持下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至今仍有许多人对行政指导不了解,甚至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显然不利于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行政指导,不利于实现行政指导的法治化。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大力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如何理解和把握行政指导的概念、原则及其性质?行政指导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存在的现实原因如何?行政指导的常用方式、一般程序和保障措施如何?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实施行政指导是否具有合法性?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及其实施对策?对于这样一些极为重要而又至今仍不清晰的问题,垦需根据依法治国方略和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纠正偏误、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有助于推动行政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行政指导法治化进程。本文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对上述问题加以阐述和分析,在综合我国行政指导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提出粗浅的观点和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