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经济自1978年以来,迅速增长,经济成就惊人,经济总量规模达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遇到了对资源依赖异常严重的问题,长期的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可行的持续增长呢?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与创新产生的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可能分别来自于自主创新和技术扩散或引进,而创新产生的技术进步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明确这些不同动因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对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中自主创新与技术扩散的作用进行考察,对明确如何促进未来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并进一步明确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重要价值。为此,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就研究的相关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明确了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所讨论的内容,针对我们讨论的问题所涉及到经济增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概念,我们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沿着研究的历史线索对相关研究做了相应的评价,随后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分析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的研究,本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1949-2007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1949-1978年的时间段里,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是总体增长速度不快而且增长乏力,而1978-2007年的时间段内则是,总体增长速度迅猛,经济增长的特征符合现代经济理论所归纳的“典型化事实”特征,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关系密切,但是经济增长不太平稳,而且现在经济增长面临严重的资源限制方面的压力,面临着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维持的难题。为了寻求分析解决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答案,本文分析归纳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经济增长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框架,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从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思想,发展到研究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再到内、外部性与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几乎具备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全部思想来源。而现代的新增长理论则进一步阐明了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机制与原理,给出了分析经济增长的现代基本框架,那就是分析资本积累、劳动投入与技术进步。更进一步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内生了技术进步的因素,并进一步的提出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决定作用。随后,基于自主创新、技术扩散的经济增长理论被建立起来,这些理论不但为本文分析我国经济可长期持续增长问题提供了线索,而且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本文随后就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两个典型的经济增长阶段,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论证了促进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是自主创新。在对1952-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中,基于宏观经济数据不平稳的特征,我们使用了协整的分析方法对这一时期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劳动投入与自主创新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使用了一个能度量这一时期自主创新的指标来分析自主创新因素的作用,并采用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这些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是,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创新在这一阶段完全体现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Granger因果检验也验证了上述关系。随后本文选取了1978年后的1998-2003年这一阶段进行对比分析,这一阶段经济环境相对较为稳定,能为我们的对比分析结论提供可信的依据。我们采用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后的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自主创新因素、FDI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我国的经济增长自主创新有显著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弹性很小,而FDI引起的技术扩散则没有显著作用,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资本积累与劳动投入。而各个地区中,资本积累都有显著作用,而FDI引起的技术扩散在各地区则都没有作用,其他各因素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自主创新在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有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没有作用。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通过分析对比各时期、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出路在于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在经济中发挥作用,是未来克服资源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唯一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