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尺度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椭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史上,测量技术的每次进步,都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领域的进展都可以归功于各种用于科学研究的测量手段。在过去五十年中,人们发明了许多新的表征技术,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就带来了表面科学的一场革命并大大推动了表面科学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研究表面科学的重要技术,椭圆偏振测量术虽然在100多年前就已经问世,但是一直被视为“没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椭圆偏振测量术的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实现了椭圆偏振测量术的自动化测量与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分析,也因此带动了九十年代中期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的商用化进程。现在,椭圆偏振测量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并且被用在了从半导体到生物学等多种领域。近年来,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实现了对薄膜生长过程的实时表征,并且将应用领域拓宽到了各向异性的光学材料。可以说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已经确立了其高精度光学表征技术的地位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单位和公司使用,为基础研究、能源产业、医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椭圆偏振测量术的原理常常被认为是困难的,部分是因为人们对椭圆偏振测量术中作为探测光的偏振光的知识了解有限,另一部分原因是椭圆偏振测量并非直接测量,而需要一个相对独特的数据分析过程。随着微电子、集成光学、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发展,薄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半导体薄膜、光学薄膜、磁性薄膜、铁电薄膜还是超导薄膜等,都是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成电路领域,作为硅基片上的绝缘层和保护层,二氧化硅薄钝化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新兴的拓扑绝缘体材料,其超薄膜的光学性质作为其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值得人们深入研究。超薄铝膜作为一种重要的镀膜材料,在光学镀膜和平板显示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光学性质更是其在光学镀膜和平板显示中应用的基础。超薄铁膜是巨磁阻效应的必备材料,而巨磁阻效应又是自旋电子器件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超薄铁膜的光学性质便成了值得人们研究的课题。铁氧化物的光学性质,在磁学与磁光存储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薄膜的光学性质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薄膜的研究,必然就会涉及到其厚度或者是光学性质的研究。此时,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由于其极高的测量精度、便捷的测量方式和对样品无破坏的特点,在薄膜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一直是表征薄膜厚度和光学性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和加工水平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块体材料性质迥异的超薄膜对于科学技术和工业产业的重要性,对于厚度仅为几十纳米甚至几纳米的超薄薄膜的应用和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超薄膜的研究就被推到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在超薄膜的研究中却遇到了困难。当超薄膜的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发现椭偏技术测量得到的椭偏数据对于超薄膜的光学常数不再敏感。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传统的椭偏测量来研究超薄膜,就会遇到难以准确测量超薄膜厚度和光学常数的困难。本课题组基于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技术和薄膜制备技术,对纳米尺度的部分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薄膜进行了研究。探索了PECVD法制备集成电路领域常用的二氧化硅钝化膜的工艺及其成膜性质的影响。测量了新兴的拓扑绝缘体材料超薄膜的光学常数和带隙。研究了超薄金属铝膜的光学性质及其随厚度变化的规律。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尺度钽膜的工艺参数与成膜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椭圆偏振测量术研究超薄膜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有效可行的利用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研究超薄膜的方法,解决了椭偏难以准确测量超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厚度的难题。本文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探索了PECVD法制备二氧化硅钝化膜的性质,并利用光谱式椭偏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PECVD法制备二氧化硅钝化膜时衬底温度对成膜质量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发现通过提高衬底温度,能够大大降低PECVD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钝化膜中的杂质含量,并显著提高成膜密度。通过光谱式椭偏测量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法制备的氧化铋与硒化铋超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带隙,通过改进的评价函数,利用点对点拟合方法,得到并报道了两种材料超薄膜的可见光范围的光学常数,发现两种材料折射率在可见光范围变化规律相似但消光系数差异明显,通过计算得到了两种材料的带隙并发现其小于块体材料。第二、研究了超薄金属铝膜的光学性质随厚度的变化规律,报道了2-5纳米超薄铝膜的光学性质。通过不同椭偏模型的建立和比较,找到了描述超薄铝膜物理结构的最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2-16纳米厚度超薄铝膜的光学常数。发现其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厚度的变化规律相反。观察到了12纳米和16纳米超薄铝膜的吸收峰并观察到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峰值位置向长波长方向的漂移。第三、研究了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超薄金属钽膜的工艺参数及其对纳米尺度钽膜的表面形貌和光学常数的影响。1.利用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纳米尺度钽膜,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探索了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影响纳米尺度钽膜表面形貌的规律,并通过对表面小丘状突起的成因分析和实验研究,找到了制备表面平整无突起的纳米尺度钽膜的最佳制备条件。2.利用光谱式椭偏测量对样品进行测量,并建立了由德鲁德方程和洛伦兹方程组成的色散模型来描述纳米尺度钽膜的光学性质,从而通过拟合得到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纳米尺度钽膜的光学常数。分析了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对纳米尺度钽膜光学常数的影响,并观察到了极小的薄膜应力对光学常数的显著影响。第四、采用透射测量与椭偏测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超薄铁膜的光学常数。1.使用覆盖保护性钽膜的方法,实现了超薄铁膜的非原位椭偏研究。2.通过在透明衬底和不透明衬底上制备性质相同的双层超薄金属膜的方法,配合透射数据与椭偏数据的同时分析,实现了双层超薄金属膜的透射测量与椭偏测量的结合运用。并通过对单独制备的单层钽膜的研究,降低了双层超薄金属膜中的未知量,从而使得双层超薄金属膜的椭偏研究成为可能。3.利用Matlab编写了点对点分析计算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的蚁群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优化,使程序能够高效率的实现对解空间的搜索并提高了程序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4.利用唯一性检测分析,证明了透射测量与椭偏测量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得到的薄膜厚度结果的唯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超薄铁膜的厚度,进而得到了不同厚度超薄铁膜的光学常数。结果表明超薄铁膜的光学常数随薄膜厚度变化明显。7.1纳米超薄铁膜光学常数与其他厚度铁膜差别明显。在370纳米处观察到了超薄铁膜的宽吸收峰,发现其随着厚度的降低,向长波长方向漂移,并就这一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第五、实现了利用等效衬底法对铁材料衬底上超薄自然氧化薄膜的椭偏研究,并得到了铁材料超薄自然氧化膜的厚度和光学性质。1.通过对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铁材料衬底的不间断测量,得到了椭偏测量数据随暴露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测量数据的曲线形状基本不变,但数值不断降低。2.利用等效衬底法,通过准介电函数的计算,实现了在未知光学性质的铁材料衬底上的未知厚度与光学性质的超薄自然氧化膜即未知衬底上的厚度未知、光学性质未知的超薄膜的椭偏研究。3.利用二维唯一性检测方法,得到了铁材料在自然环境下暴露一小时的超薄自然氧化膜的厚度为1.5纳米。得到了超薄自然氧化膜的光学常数和带隙。发现其比人为制备的三价铁氧化物带隙略小,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铁材料衬底的光学常数。第六、搭建了高精度可变温光谱式椭偏测量平台,研究了70K到425K温度下的砷化镓衬底的光学常数。实现了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高精度自动控温椭偏测量。对杜瓦瓶进行了改进和升级,为其加装了测量窗口、液氮加注口、真空阀、控温电路以及冷头,通过注入的液氮与电热丝的配合达到控温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真空环境下对样品的宽温域精确控温的光谱式椭偏测量。综上所述,本论文利用光谱式椭圆偏振测量术探索了二氧化硅钝化膜的光学性质及其与制备工艺的关系,研究了拓扑绝缘体材料超薄膜的光学性质并报道了其可见光范围的光学常数,通过椭偏测量与分析得到了不同厚度超薄铝膜的光学常数。研究了纳米尺度钽膜的表面形貌与光学性质及其与制备条件的关系。进而提出了解决光谱式椭偏测量研究超薄膜这一难点的具有独创性的办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行之有效的解决了非原位椭偏研究超薄铁膜的问题以及未知衬底上未知超薄膜的椭偏研究问题。
其他文献
对京大戟多糖的提取条件和多糖的测定方法进行探索,以期优化京大戟多糖的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京大戟多糖,同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显示: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和主题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活动,而是寻求一种有主题的、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以期得到个性释放,精神超越。如何才能满足
病例男,46岁,因"突发胸痛、胸闷60 min"急诊入院,自述有高血压病史2年,9月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双腔起搏器。入院时查体: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血压76/54mmHg(1 mmHg=0.133 kPa),
研究软锰矿浆脱硫反应体系特性对提高脱硫率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软锰矿和细菌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实验结果表明软锰矿及其它共存组分对脱硫效果有影响。通过对软
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人像有数十件,有陶塑、泥塑、石雕、玉雕,是红山文化祖先崇拜的体现。主要集中发现于墓葬、祭祀遗址、房址、灰坑等单位,但保存状态不佳,均有不同程度的残
作为新型绿色溶剂和“软”功能材料,离子液体引起了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烷基链长或阳/阴离子组合微调分子的两亲性,可设计
<正>一次函数应用题语言叙述较多,数据量较大,经常给同学们的审题、解题带来很多不便,造成的解题失误也较多.这里介绍几种一次函数应用题型及处理问题的策略.一、直译法直译
<正>柯西不等式是新课标教材选修模块中的新增内容,以柯西不等式为背景的试题已悄然地在高考试卷中出现.在解题中若能灵活地应用柯西不等式求解,则会使思路简捷明快,新颖别致
对应分析技术与一般的卡方检验、判别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相比更适合中医证候的研究。该研究叙述了对应分析技术的渊源及优点、对应分析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
<正> 初识天良先生,是1994年春的事情。当时,中国科协召开全国首届新学说新观点学术讲座大会,天良先生应邀出席并发表了《星相学的科学内核是人体生物钟》的论文,引起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