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和主题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活动,而是寻求一种有主题的、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以期得到个性释放,精神超越。如何才能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要?从当前的旅游开发实践来看,相互模仿、重复建设、主题不明、投资效益低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规划,也是千篇一律、面面俱到、缺少预见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由此,需要一种新的规划理念和思路来指导旅游规划的发展。主题旅游规划的提出正是基于实际的需要以及实践的总结,它是一种旅游规划的新思路。本文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基于实践总结出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了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其核心理论,明确了主题旅游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后,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在对主题旅游规划的技术评价时,运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峄山风景区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文化内涵,无主题性和体验性,以及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也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大峄山风景区旅游的发展。本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点,全力打造“儒家文化第一山”的品牌形象,结合峄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根据峄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模型的方法和思路,对风景区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形象营销、旅游管理体制、旅游人力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绿化与景观等具体项目进行了整合规划,实现了旅游规划方法论与旅游规划实践有机融合。本文主要实践内容与研究成果:1.峄山景区多年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丰富性和主题性欠佳,缺少一定的可游览性;风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比较突出。2.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以山体和地文景观为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儒家文化第一山”战略的提出,以及主题旅游的现代理念,通过对峄山风景区及其外围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促进峄山风景区大旅游系统和谐发展。3.峄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较好,但在住宿设施质量、旅游信息的提供、外国语言的辅助、夜生活质量、购物机会、饮食等方面仍有欠缺。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时,应以其文化主题性和游客体验性为重点。4.峄山风景区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在和合思维指导下,采取“求同存异”政策,将各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成立旅游协调与监督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督与协调;共同进行和谐景区建设。5.为了提升峄山风景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度,本文提出了旅游产品整合、路线整合、形象整合及营销整合的基本思路,对风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监测与评估方法及人力资源发展的阶段目标进行了整合规划,提出主题性明确和游客体验性较强的整体规划思路。6.对于峄山风景区的现存矛盾与问题深入探究,为其今后的旅游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规划方法与实施平台,对促进峄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