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抗炎、抗真菌活性及药物代谢研究

被引量 : 7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临床常用芳香化湿中药,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广藿香属于我国“十大南药”之一,是41种中成药制剂的重要组成药味。广藿香油,是广藿香的挥发油部位,也作为药用提取物,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因此,广藿香是重要的岭南道地药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广藿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印度、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基本阐明广藿香的化学成分组成、药理活性、栽培技术、生物遗传学等。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广藿香的有效成分研究报道甚少,尚未清楚广藿香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因此,亟需开展其有效成分物质基础的研究。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的药材标准将广藿香醇(百秋李醇)的含量作为分析广藿香质量的指标成分,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另一化学成分广藿香酮作为检测指标成分。可见,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是广藿香重要的化学成分。那么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药理活性如何?它们是否能代表广藿香功效的物质基础呢?解决上述疑惑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论文选择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进行抗真菌、抗炎的药理活性研究,为探讨广藿香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此外,对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在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推测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转化过程,有助于阐明二者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广藿香的药效物质基础,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广藿香药效的其他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1.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抗炎活性研究研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过量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PGE2、NO)的影响,并检测二者对炎症介质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COX-2、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广藿香酮(1、10、30μM)和广藿香醇(10、20、40μM)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介质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提示它们的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炎症介质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抑制了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测定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小鼠耳廓、大鼠足趾肿胀度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足肿胀组织中炎症介质(IL-1β、TNF-α、PGE2、NO)的影响,以评价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非感染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广藿香酮(10、20、40mg/kg)和广藿香醇(20、40、80mg/kg)口服给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广藿香酮(10、20、40mg/kg)和广藿香醇(10、20、40mg/kg)口服给药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采用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测定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内毒素休克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测定内毒素休克小鼠生化指标、组织损伤、血清中炎症介质的含量、及组织中炎症介质相关基因表达,评价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感染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广藿香醇(10、20、40mg/kg)口服给药对内毒素休克小鼠未表现出保护作用;广藿香酮(5、10、20mg/kg)静脉注射给药可提高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存活率,下调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的ALP、AST、ALT水平,改善内毒素导致的小鼠肝、肺损伤;广藿香酮可抑制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的炎症介质(TNF-α、IL-1β、 IL-6、IFN-γ、IL-12、PGE2、NO)过量产生,并下调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IFN-γ、IL-12、COX-2、iNOS)的表达,提示广藿香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与其抑制内毒素引起的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而实现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广藿香酮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检测了广藿香酮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内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广藿香酮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内NF-κB、JNK/SAPK及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提示广藿香酮对LPS诱导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阻断了LPS激活细胞的NF-κB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控炎症介质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抑制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2.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抗真菌活性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11株临床皮肤癣菌的影响。结果显示,广藿香酮对各受试皮肤癣菌均有明显抗菌作用,MIC介于24.38~195μg/ml之间,而广藿香醇对受试菌株的MIC>1560μg/ml。在相同条件下所有受试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有耐药性(MIC>1560μg/ml),广藿香酮对部分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临床念珠菌属真菌的影响,并通过测定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活性,初步探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广藿香醇对所有受试菌株的MIC>400μg/ml;广藿香酮对受试白色念珠菌的MIC在3.13至50μg/ml之间,广藿香酮对所有受试白色念珠菌株均有杀菌作用,其MFC介于100至400μg/ml之间,而伏立康唑的最高浓度(400μg/m1)仅对其中一株有杀菌作用。对于其他念珠菌属菌种,广藿香酮的MIC介于12.5至400μg/ml之间,均小于伏立康唑;而广藿香酮对其他受试念珠菌种无杀菌作用。广藿香酮可在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抑制或杀灭,广藿香酮可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成熟生物被膜的生长。说明抑制生物膜的生长和形成可能是广藿香酮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之一采用雌激素化白色念珠菌小鼠阴道炎模型,测定两种给药方式的广藿香酮(即局部给药和口服给药)对阴道真菌载荷量、阴道粘膜真菌感染的影响,评价广藿香酮体内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显示,广藿香酮阴道给药(1、2、4mg/kg)和口服给药(20、40、80mg/kg)都能有效减少小鼠阴道真菌载量、缓解雌激素化白色念珠菌小鼠的阴道炎,且受试剂量下广藿香酮阴道给药效果优于口服给药。3.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代谢研究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应用LC-MS/MS法研究广藿香酮在大鼠体外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浓度为1.0mg/ml的广藿香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孵化100min,可检测到广藿香酮的单一羟基化、双羟基化、氧化、水解的代谢产物。采用大鼠口服给药,考察了广藿香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行为。选择健康雄性大鼠,灌胃给予广藿香酮80mg/kg,采集给药后100min时的血液,连续收集24h的尿液、粪便、胆汁,经液-液萃取后用LC-MS/MS法分析。检测到血液、尿液、粪便和胆汁中总共存在5种代谢类型的产物:单一羟基化、双羟基化、氧化、羟基化+氧化、水解产物。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应用LC-MS/MS法研究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外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浓度为1.0mg/ml的广藿香醇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孵化100main,未检测到广藿香醇代谢产物。采用大鼠口服给药,考察了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行为。选择健康雄性大鼠,灌胃给予广藿香醇80mg/kg,采集给药后100min时的血液,连续收集24h的尿液、粪便,经液-液萃取后用LC-MS/MS法分析。检测到尿液、粪便中存在1种代谢产物:羧酸化产物。结论: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作为广藿香油的主要成分,对二者生物活性的研究颇少。通过体内外抗炎活性试验,首次发现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均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证实二者均属于广藿香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广藿香酮作用机制的探索,提示广藿香酮在幽门螺旋杆菌胃炎、炎性肠炎等方面疾病潜在疗效的可能性。通过内外抗真菌试验,证实广藿香酮具有明显的抗皮肤癣菌和抗念珠菌作用,且广藿香酮有用于抗念珠菌外用制剂的潜力。结果发现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对皮肤癣菌的抑菌活性差异较大,提示了“石牌藿香”与“海南藿香”在抗皮肤癣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可能性。本研究有利于日后广藿香药材在抗皮肤癣菌方面合理应用的研究探索。历版《中国药典》均采用广藿香醇作为分析评价广藿香和广藿香油质量的指标成分,现行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加了广藿香酮作为检测广藿香油的指标成分,然而广藿香药材仍仅采用广藿香醇作为指标成分。本研究或可为日后提高广藿香药材标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文首次采用LC-MS/MS法对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广藿香酮可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为多个一相代谢产物,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可迅速代谢。提示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在体内的药效还可能是由其代谢产物发挥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抗炎等作用的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相关作用机理;为靳三针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向临床推广该法。方法:本课题
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评估的实践,综述了评估对象、原则和程序,探讨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使用,建立了专家评议结果相关模型,为合理利用综合评价结果
<正>建议一:推广精细化工连续流装备精细化工是新材料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是当前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美
学术组织和学术研究需要权威的开拓和引领,从中世纪到当代,大学中一直存在以知识占有为前提的教授权威。在中世纪大学中,建基于知识占有基础上的教授权威逐渐形成;这种教授权
支气管扩张所致之咯血,发作突然,出血量多,伴咯脓痰,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失血、窒息等,且有反复发作之特点.1985~2000年,我们运用补络补管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63例,现报告如下.
本实验利用Biology的研究方法,对当归的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根际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土壤内根结线虫的数量,探究了当归的不同种植模式对于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含水时运行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对其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DPF的压降
针对中医方证相关性分析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和遗传算法的中医方证相关性分析模型。该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方证决策表进行属性约简,构造的适应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大致有文学艺术类、体育类、知识学术类、专业技能类、社会服务类等类型。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约占在校生人数的1/4。学校对社团活动一般比较重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