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抑制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急性高眼压损伤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mTOR抑制剂对急性高眼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观察mTOR抑制剂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促急性高眼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  方法:健康F344大鼠于腹腔麻醉下,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方法构建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术中维持眼压75mmHg,2h。设组别如下:空白对照组,单纯高眼压组,玻璃体腔内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组,腹腔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玻璃体腔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玻璃体腔内联合用药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雷帕霉素)。灌注3周后,心脏灌流取出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UJ-1以及Cy3的染色,显微镜下计算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为2247±176/mm2,急性高眼压组为1336±146/mm2,玻璃体腔内注射雷帕霉素组为1622±98/mm2,玻璃体腔内注射依维莫司组为1748±115/mm2。玻璃体腔内注射mTOR抑制剂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比单纯高眼压组明显增多,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注射雷帕霉素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为1808±66/mm2,玻璃体腔内注射雷帕霉素组及腹腔注射雷帕霉素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比单纯高眼压组明显增多,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玻璃体腔内注射BDNF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为1774±127/mm2。玻璃体腔内注射BDNF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比单纯高眼压组明显增多,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玻璃体腔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雷帕霉素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为1994±92/mm2。联合用药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较单纯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6)。  结论:mTOR抑制剂对急性高眼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促进BDNF介导的促急性高眼压鼠RGC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头颈部鳞癌中MGMT和DAPK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目的:探讨O-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
目的本研究通过编译临床护士社会技能量表(Scale of Social Skill for Nursing,SSSN),检验其信效度,探讨其在中国护理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为评价临床护士社会技能提供有效的测评工
第一部分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及血气分析在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中的早期应用价值目的通过监测不同程度羊水污染新生儿脐动脉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及程
学位
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结合疫苗可以保护5岁以下婴幼儿免受Hib细菌引起的多种侵袭性疾病感染。现在国内上市的结合疫苗是以破伤风类毒素为载
目的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较之传统的抗胆碱药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其具有M受体高选择性,抗胆碱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以及毒副作用
该研究观察Ⅰb~Ⅲa期宫颈癌患者NACT的近期疗效,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一些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学指标: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