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第三方支付对传统支付工具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支付服务市场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非现金支付工具日益多样化。除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为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新型的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面对多元化的支付工具,消费者会做出基于自身考虑的最优支付工具持有和使用行为。回顾历史,新的支付工具出现必定会给旧的支付工具带来补充或替代的效应。因此本文从消费者的支付选择行为出发,探究第三方支付工具对其它支付工具产生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分别以支付宝、微信支付、Pay Pal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和以现金、借记卡、信用卡为代表的传统支付工具。结合现有研究文献,从学者对支付工具接受和使用研究的切入点和模型进行了整理,发现消费者特征和对支付工具特性的评价会影响其支付选择行为。然后总结了现有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的支付工具成本结构分析和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信息技术用户接受模型。接着本文通过《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和消费者支付选择调查(SCPC)了解到国内外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概况。之后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角度,得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并且引入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建立了具体的实证模型。中国消费者的数据来自于问卷调查,美国消费者的数据来自于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SCPC调查,根据模型从两国的数据中选取出合适的具体变量。随后在对两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前,先对中国消费者的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对选取的美国2016年-2019年2021名消费者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选择,最终选取了固定效应模型。在支付工具接受阶段的检验中,两国都使用Probit离散选择模型;在支付工具使用阶段的检验中,中国数据使用OLS回归,而美国数据使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估计(LSDV)以保证估计量的一致性。通过上述实证回归,得到了第三方支付工具对传统支付工具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特征和支付工具特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且根据两国数据回归结果,本文从定性的角度对两国消费者行为差异进行比较和原因分析。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分析获得本文结论,并且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消费者特征对支付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因素;2.支付工具特性会影响消费者对其的接受和使用,便利性、成本和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3.第三方支付工具会显著提升消费者对借记卡、信用卡和银行账号支付的接受程度,而第三方支付工具会显著减少现金的使用次数。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支付对银行卡产生显著的替代作用,而这种替代作用对于美国消费者并不明显。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体现了投资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定位调整,政府投资在保证其资金投入有效性的前提下要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效应。政府投资的方向往往是社会发展必需但市场不愿意涉及的领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投资回报期长等问题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责任落在政府的肩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节能降耗问题一直是当前领域的研究重点。园区能源互联网强调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且与数据中心产业园的建设模式具有天然的匹配性,构建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数据中心能耗问题的重要思路。然而目前两者融合研究的领域相对空白,如何构建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并实现其整体的高效运行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数据中心园区能源互联网优化运行问题,主要工作内
复杂流体(Complex fluids)作为一种静置时表现为固体,外力作用下又可以流动的材料,其保持或改变自身状态的机理仍旧不太明朗。已有的研究表明:复杂流体的液固转变可以根据其线性粘弹谱的演化类型分为两类,本文分别称为第I类和第II类。本文选择人造水辉石悬浮液(胶体悬浮液)和接枝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DEGMA)-脲基嘧啶酮基团(UPy MA)的透明质酸钠溶液(高分
在现代社会,肥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低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除了与多种代谢性慢性疾病息息相关,还与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日益增加的肥胖人口将会带来各种健康与社会问题。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影响肥胖脂肪组织肥大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脂肪细胞能量调控和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脂肪分化对于肥胖防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刺激造成动物体重明显减少的研究基础以及生物材料
为克服自上而下的传统光刻法的物理极限及高成本问题,替代性的图案化技术必须被发展起来。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方式因能组装出亚10纳米的特征尺寸的层状及柱状相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通过合适的策略进行组装获取亚5纳米特征尺寸的层状或柱状相结构并伴随着较好热稳定性的组装体材料,仍然是自组装领域中的一个巨大挑战。这里,我们以结晶驱动的思想为向导,利用新型巨型分子的自组装获得了3纳米周期尺寸的层状相,这是目前大分
本实践报告为一篇汉英同传模拟会议口译实践报告。所模拟的口译任务是物联网领域专家王志良在2017OFweek中国物联网大会上做的一次关于万物互联和物联网发展应用的演讲。在本次模拟同传中,任务描述和过程描述分别介绍了本次汉英口译实践的任务背景和实践过程。之后阐述释意理论、显化与隐化等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词汇和句子层面的问题,并探讨了对应的翻译策略。最后分析和总结了本次口译实践的误译之处以及口译
水性涂料喷涂到金属基材上会出现闪锈现象,因此需添加防闪锈剂。对于发生闪锈严重的基材,水性涂料则需添加较多的防闪锈剂。然而,目前市售的防闪锈剂大多都含有水溶性较大的亚硝酸盐,会对漆膜的防腐性能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其也是一类有毒的间接致癌物。为此,本论文一方面通过合理优化配方设计,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防闪锈水性丙烯酸防腐涂料;另一方面采用复配缓蚀剂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不含亚硝酸盐的低毒环保型防闪锈剂。本
学位
在有机合成中,催化碳碳三键的水合反应特别重要,因为它能为化工行业提供重要的羰基化合物。末端炔烃的马尔科夫尼科夫水合是合成甲基酮的理想方法,因为它的原子经济性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为了避免贵重金属和高毒金属的使用,开发廉价金属催化剂在炔烃水合领域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筛选一些含氮配体,使其与廉价金属形成金属配合物,从而用来催化炔烃的水合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路。本文分析归纳了廉价金属催化
煤层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中三分之二甲烷浓度低于30%的低浓度煤层气由于热值太低无法直接利用而排空,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的关键是高效的气体分离浓缩技术。吸收-水合分离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污染低的新技术,可以用于煤层气中甲烷的浓缩。目前吸收-水合分离煤层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利用四氢吡喃(THP)作为吸收-水合添加剂,研究了四氢吡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