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建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建模教学,教师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建模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比较偏向于理论,而关于在自主学习条件下进行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性研究较少,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只能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方法,不能有效给予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从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出发,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以“教学实践”为研究的主要方式展开相关研究,从而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为有力的借鉴。具体而言,本文在国内外模型教学相关研究现状、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思路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而后设计问卷对当下高中化学自主建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中的内容为例,展开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分析,确定高中化学自主建模教学的原则与思路,再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展开高中化学《原电池》、《盐类的水解》两节课程的教学,并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得出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得出研究结论。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一是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思维及创造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二是就调查结果来看,当下的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模型教学中存在模型教学频次少、模型应用不准确、教师在模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模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三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化学建模教学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并从模型目标、模型建构、模型完善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入手,设置合理的教学过程,最后还要对模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进而形成体系化的高中化学模型教学体系。
其他文献
化学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提出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广大教师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1]。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是落实学科素养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高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欠缺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问题式教学与高三化
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新课程改革提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使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参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等环节,此过程不仅可以有
进入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学校的教学而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高中生的知识需求。同时,许多中国教师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已不能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传授他们最高效和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同样,化学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而现代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我国大力推广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比之三维目标更高的核心素养要求,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均衡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充分说明了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化学知识外,还应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思维模型的建构就是一种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掌握解决化学问题技巧、突破化学思维障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开展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
在经过对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物理图像的考查情况研究后发现:图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起来困难的地方。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描述、反映物理变化过程和物理现象,能鲜明地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手中,没有研究系统地对全国Ⅲ卷中物理部分的图像类试题进行梳理整合,都是对个别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时间跨度,对图像专题的教学
化学史从历史的角度记录化学的发展历程,详细记载了化学如何从萌芽发展成为蓬勃的独立学科。化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又能让学生体验化学科研者严谨的理论推理。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发布,更新了课程内容,明确了普通高中化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伴随着2019年人教版新版高中化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探讨微课在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微课等核心概念,总结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视化理论在微课数学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XH中学初二年级的师生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数
在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作为高中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线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成式教学强调以学生教,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外显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充分体现了学
进入21世纪,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世纪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2017年我国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探究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境作为知识的有利载体,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情感的体验过程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