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计算机控制检测研究年龄对视力时间阈值的影响。方法:采用pascal语言程序设计视标。视标的大小、显示程序和持续时间由计算机控制。受试者从距显示器5m处看视标。采用阶梯法测试不同年龄受试者的视力时间阈值;固定计算机显示屏对比度(100%)不变,调试显示屏亮度,采用极限法测试对比度100%状态下不同年龄受试者的亮度阈值;固定计算机显示屏亮度(100%)不变调试显示屏对比度,采用极限法测试100%亮度状态下不同年龄受试者的对比度阈值。结果:检测到约为毫秒(msec)级的视力时间阈值。正常儿童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88.70msec,正常青年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27.90msec,正常中老年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72.40msec。检测到100%对比度状态下青年组的亮度阈值平均约为0.30%,中老年组的亮度阈值平均约为4.2%。检测到100%亮度状态下青年组的对比度阈值平均约为25.10%,中老年组的对比度阈值平均约为40.60%。结论: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比较灵敏的检测出年龄对视力时间阈值的影响。对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分析发现:儿童组的视力时间阈值最大,中老年组居中,青年组最小。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感觉器官(眼球)和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随年龄的变化对视力时间阈值影响较大。通过调试计算机显示屏对比度,能够较好的测出年龄对对比度阈值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年组较中老年组的对比度阈值明显降低。通过调试计算机显示屏亮度,虽然能够检测出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亮度阈值存在显著差异,但由于在显示屏亮度处于最小极限状态(0%)时绝大多数青年组对象仍能看清视标,说明0%不能代表最小亮度阈值,该方法对亮度阈值的检测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