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2000-2011年)人民日报对“民国图像”的建构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媒介作为如今人们获取历史记忆之主要渠道,它如何建构历史,以影响人们的社会集体记忆是该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目的所在。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基础,结合框架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之于民国时期报道的具体研究,对媒介如何建构历史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解答。文章主要分析了人民日报中民国历史报道的呈现形式,报道方式,民国记忆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以及媒介建构策略这四个方面。第一从呈现形式看,归纳了5个方面:栏目化,符号编码多样化,以人物报道为主,纪实性体裁为主,完整性与独立性强。其中栏目化是较为突出的特点,它反映了人民日报对民国历史的使用方式是以纪念性的新闻为主。第二从报道方式看,归纳了5个报道方式:唤起记忆类型、历史反思类型、个人追忆类型、挖掘新闻类型。由此分析人民日报进行历史报道的动因与社会根源在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历史的集体认同。而集体认同是统治阶级能够提取相关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从人民日报呈现的民国记忆内容来看,民国记忆是一副以革命记忆为主要内容,以共产党为核心记忆主体的记忆景观。同时归纳了12个记忆类型并得出民国记忆具有对立性和象征性的特征。第四从媒介建构策略看,总结了“聚焦与重复”“污名化与神性化”“压制与规避”三个策略。并进一步探析了官方媒体的宣传手法:“控诉与攻击”“宣誓立场”“表彰与赞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反省与忏悔”。通过媒介策略的分析和对官方媒体的宣传本质的探析,进一步揭露了大陆官方媒体是政治权力的实践场域,它是依附于统治阶级的“侍从报纸”。最后得出结论:媒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不仅受到现在的影响,影响来自政治权力的压制,也受到过去的影响,即历史惯性的制约。官方媒介由于其本身的宣传性质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对记忆结构的侵占上。大众媒介加速了历史从叙事性走向象征性的进程。
其他文献
为解决当前水闸工程安全评价的部分方法与规范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依据规范的分级标准,将水闸的健康状况划分为4个等级,在主、客观组合赋权的基础上运用云模型,判断各指标所属
本报讯 (记者孙敏)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一千年前,唐代诗人沈彬为碧莲峰下阳朔的古朴民居和秀丽风光所折服。而一千年后的今天
报纸
采用变化范围法划分不同影响期,并对丹江口下游的黄家港站1965-2017年水文情势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丹江口大坝蓄水使下游河道枯水期的流量增加,丰水期和平水期的流
为提高稳封期河道冰厚的测量效率,利用机载雷达对黄河内蒙古什四份子弯道进行了冰厚测验,并与量冰尺实测冰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什四份子弯道稳封期凹岸一侧冰厚范围在50~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FCD)是临床中导致儿童癫痫以及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主要诱因。对于各类型FCD的诊断和术前定位,MRI的检测灵敏度仍有不足,对于病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防止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238例偏瘫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