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媒介作为如今人们获取历史记忆之主要渠道,它如何建构历史,以影响人们的社会集体记忆是该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目的所在。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基础,结合框架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之于民国时期报道的具体研究,对媒介如何建构历史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解答。文章主要分析了人民日报中民国历史报道的呈现形式,报道方式,民国记忆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以及媒介建构策略这四个方面。第一从呈现形式看,归纳了5个方面:栏目化,符号编码多样化,以人物报道为主,纪实性体裁为主,完整性与独立性强。其中栏目化是较为突出的特点,它反映了人民日报对民国历史的使用方式是以纪念性的新闻为主。第二从报道方式看,归纳了5个报道方式:唤起记忆类型、历史反思类型、个人追忆类型、挖掘新闻类型。由此分析人民日报进行历史报道的动因与社会根源在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历史的集体认同。而集体认同是统治阶级能够提取相关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从人民日报呈现的民国记忆内容来看,民国记忆是一副以革命记忆为主要内容,以共产党为核心记忆主体的记忆景观。同时归纳了12个记忆类型并得出民国记忆具有对立性和象征性的特征。第四从媒介建构策略看,总结了“聚焦与重复”“污名化与神性化”“压制与规避”三个策略。并进一步探析了官方媒体的宣传手法:“控诉与攻击”“宣誓立场”“表彰与赞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反省与忏悔”。通过媒介策略的分析和对官方媒体的宣传本质的探析,进一步揭露了大陆官方媒体是政治权力的实践场域,它是依附于统治阶级的“侍从报纸”。最后得出结论:媒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不仅受到现在的影响,影响来自政治权力的压制,也受到过去的影响,即历史惯性的制约。官方媒介由于其本身的宣传性质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对记忆结构的侵占上。大众媒介加速了历史从叙事性走向象征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