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FCD)是临床中导致儿童癫痫以及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主要诱因。对于各类型FCD的诊断和术前定位,MRI的检测灵敏度仍有不足,对于病理分级的参考作用也十分有限。几乎所有FCD的病灶都会出现灰质与白质交界的模糊,但已有研究对这一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作为一种对组织微环境改变十分敏感的成像技术,其参数对于FCD的灵敏度尚不明确。本文采集了T1WI、DTI等不同类型的MRI影像数据,分别对FCD病灶中的灰白质分界模糊特征以及弥散参数的改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FCD病灶在T1WI图像上的特点,利用隐Markov随机场模型和EM算法来实现脑组织的概率式分割,并去除偏场效应;在此基础上,根据电磁场模型计算T1WI图像中灰白质模糊的程度,并与传统的图像梯度方法做了对比:然后,针对DTI图像的磁敏感伪影,通过涡流校正来较小相应的图像畸变;并采用BBR代价函数来保证DTI图像的配准精度:最后,将两种类型图像数据结合,利用T1 W1分割结果对FCD病灶和对侧区域内的8个DTI弥散参数进行了计算和统计分析,发现并确认了病灶的多个弥散参数存在着统计显著改变。这些结果显示,即使在排除了组织类型差异带来的影响,DTI弥散参数对于FCD Ⅱ型皮下白质出现FLAIR异常的病灶较为敏感。这些弥散参数有望作为FCD临床诊断和分级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