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灌流量、葡萄糖代谢、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针刺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1.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针刺内关组和针刺地机组,各组再随机分为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共八个组。采用穿线阻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CAO)。2.造模后第15、30天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针刺后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3.脑组织匀浆检测葡萄糖、丙酮酸、乳酸、Ca2+的含量和谷氨酸浓度。4.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坏死率。5.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MCAO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6.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GLUT-1及P-gp在脑组织内的相对含量。结果:1.本实验采用穿线阻塞大脑中动脉法成功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CAO)。(1)针刺内关组MACO大鼠海马CA1区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模型组和针刺地机组,具有显著性差异。(2)针刺内关组大鼠脑组织乳酸含量、谷氨酸浓度、Ca2+的含量明显降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3)针刺内关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同时间段模型组大鼠,具有显著性差异。2.免疫组化法测定GLUT-1和P-gp在MCAO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数及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同时间段针刺地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3.Western blotting测定GLUT-1在MCAO大鼠脑组织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同时间段针刺地机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gp在MCAO大鼠脑组织蛋白的相对含量为阴性。结论:针刺可促进MCAO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和微血管内皮细胞GLUT-1和P-gp的蛋白表达,提高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转运功能,从而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MCAO大鼠脑损伤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