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及不锈钢屈服强度的温度相关性理论表征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材料服役条件的需求愈发强烈,对材料服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聚合物材料与不锈钢材料在航空航天、自动化、建筑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对关乎应用安全可靠性的关键指标—聚合物材料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不锈钢屈服强度的获取及提升提出了迫切需求。研究不同温度下控制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及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关键要素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建立包含宏细观结构特征与深刻物理背景的温度相关性强度理论表征模型,对材料性能评估、优化设计及研制出满足服役温域需求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聚合物材料及不锈钢材料主要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1)基于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根据应变能与热能之间的等效关系,针对聚合物建立了无拟合参数的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表征模型,揭示了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与温度相关性杨氏模量、比热容和熔融温度(晶态聚合物)/黏流温度(非晶态聚合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了对聚合物不同温度下拉伸强度的方便预测。进一步,基于该模型并考虑增强颗粒对聚合物的强化机理及其随温度的演化,针对颗粒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建立了可计及颗粒尺寸/含量,特别是界面结合强度与基体强度及它们随温度演化影响的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表征模型,得到了实验的很好验证。与Pukanszky经验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更准确,应用更方便。此外,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拉伸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建议。(2)基于建立的聚合物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模型,结合复合材料统计断裂理论,建立了单向长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更准确,且所需参数更易获取。然后,考虑纤维取向分布,纤维长度分布、组分特性、残余热应力及其随温度演化对随机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建立了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模型。进一步,将界面脱粘判据拓展应用于宽温域,实现了对不同温度下纤维脱粘长度的理论预测,并通过引入包含了随温度演化的界面脱粘效应的最大纤维轴向应力,修订了经典的混合物定律,进而建立了可计及界面结合性能及其随温度演化等影响的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模型;通过结合桥联理论,引入基体温度相关性的硬化模量,建立了可考虑聚合物基体塑性及其随温度演化等影响的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理论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所建模型在预测精度与应用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应用所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拉伸强度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随温度的演化,为材料性能评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建议。(3)通过建立弹性形变能与热能、相变能之间的等效关系,建立了不锈钢的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理论表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锈钢屈服前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及升温过程中相变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来自欧洲、日本及国内牌号的奥氏体与铁素体不锈钢的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的理论表征模型。该理论工作可通过温度相关性杨氏模量及任意易获取的参考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来方便地预测不锈钢不同温度尤其是高温下的屈服强度,为应用在建筑防火等关键领域不锈钢的抗火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转换背景下,农民创业跃迁(即从生存型农民创业到机会型农业创业的跃迁)成为农民创业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缓解与消除农民群体贫困的主要途径,并构成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然而处于非正式市场的农民创业者既局限于“模糊风险厌恶”的行为特征又缺乏必要的创业资源,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跨越非正式与正式市场间的制度鸿沟,使得创业支持对其成功实现跃迁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以预置铺粉、分层制造、叠加成形原理进行“增材”式三维加工的高端数字化制造技术。该技术具有自定义形状设计、高加工精度和加工周期短等优势,在复杂精密构件成型加工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SLM成形过程中,金属熔池的流动与传热等热流体行为直接影响成形件的质量。然而,目前对该过程中金属熔池的热流体行为及其相关的诸多物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地下岩体的开挖卸荷规律,对于深部开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地下岩体在开挖之前可能遭受其他采掘工程或人为灾害的影响,如爆破、机械振动、矿井火灾等对邻近将要开挖的岩体造成了预损伤。这种损伤在试验研究中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人们对于岩体卸荷力学特性认知的偏差。为此,本文以质地细密的青砂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荷载和高温两种预损伤因素,依托RTX-3000试验系统开展了预荷载损伤砂岩的真三轴卸荷力学试验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随后,全国各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管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学界和实务界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及外延尚存争议,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还存在划定权性质不清、配置失当以及区域准入评价制度
相较于民法、刑法等传统的部门法,经济法更为强调法律的事先预防以及事中监管而不是事后救济,所以司法在经济法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较为薄弱,这是不利于建构整个经济法理论体系的。然而,这一格局的形成并非是经济法学者的有意回避,而是传统的司法研究进路在经济法上的作用空间较为有限。司法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安排,其势必会对外界产生影响,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或者“政府监管”都是可能被影响的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我国高速铁路系统规模逐渐扩大。列车在高速行进过程中与轨道不断触碰产生振动,通过路基和地基土体向周围扩散,影响范围涉及居民生活区、古建筑物、使用精密仪器设备的工厂、实验室等。在城市的有轨交通网线覆盖率日益提升的大环境下,高速列车对环境振动的影响逐渐突显。随着海底环境中隧道和高铁等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推进,我国海底高速交通网线的实现指日可待,同样的环境振动问题也会发生在海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化石能源被大量开采和消耗,由此引发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提高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气电综合能源系统开始得到发展并受到重视。天然气系统与电力系统两种异质供能网络间的深度耦合一方面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灵活性和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运行层面的多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气电综合能
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可以用来解决能源供需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能源脱碳化的进程。在利用低品位太阳能和工业余热的温度范围内,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的典型工质对主要是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氨。考虑到安全和成本因素,应用于建筑物热能储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机盐/水工质对。然而,无机盐/水工质对在实际的热化学吸附储热应用中仍面临反应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压力与挑战并存,经济增速相对放缓,新业态、新经济快速发展,当务之急是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失信问题高发、频发的态势并未得到根本的遏制,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在现有监管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违法成
自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临国内外经济环境高度不确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经济增速进行了调档,但由于新动能赋能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乏力,投资与消费不足等原因,我国经济稳增长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国外经济金融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矛盾激化,各类“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频发,如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油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