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7年的高量氮肥投入,华北平原大部分农田土壤剖面累积了高量的硝态氮。在强降雨和灌水的作用下很可能向下发生大量淋洗,造成极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在东北旺中德项目试验点进行自然降雨和大量灌水试验,研究土壤中累积以及表施的硝态氮在高强度水分条件下的运移规律,并探讨钾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
在试验期间的降水强度下,土壤累积硝态氮发生了强烈的淋洗,硝态氮累积峰向下移动了90-150 cm,表施氮肥大量向下层移动,甚至出现在390 cm 土壤层次。经过几年累积在土体中高量的硝态氮在偶尔一次强降雨或灌水情况下,向深层大量淋洗。和过去认为的硝态氮运移是“活塞理论”不同,硝态氮的移动实际上是一个紊乱无序的过程,深层土壤的硝态氮可能来自土壤各个层次。华北平原潮土的固钾能力非常强,钾的移动性很小。
在农户传统的水氮管理条件下,土壤残留是化肥氮去向的一个重要途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种氮肥去向途径各占氮肥用量的1/3左右。氨挥发、淋洗是主要的损失途径。硝化-反硝化并不是化肥氮损失的主要途径。氨挥发、淋洗主要发生在夏玉米季,冬小麦季主要发生氨挥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