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系物除了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直接危害,还具有强致癌性。在大气中还具有较高的光化学活性,与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污染物,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影响大气能见度,对大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因此,苯系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常规检测污染物,并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苯系物的昼夜连续采样监测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研究针对北京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进行了昼夜连续监测,旨在为北京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昼夜日变化水平、特征以及来源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应急专用气象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Griffin450GC-MS/MS)对2012年二、三月份北京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进行了实时观测。结果显示,各污染物之间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和相关性,浓度日变化特征明显,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餐饮业排放等密切相关。苯与甲苯特征比值显示北京市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北京市二、三月份环境空气中7种苯系物的浓度: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邻二甲苯>苯乙烯。7种检测物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苯1.23μg/m3、甲苯2.44μg/m3、乙苯1.61μg/m3、间对二甲苯1.39μg/m3、苯乙烯0.91μg/m3、邻二甲苯1.12μg/m3。相比2009年的报道值分别低近3倍,表明近年来政府出台和采取的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除了机动车尾气排放,众多行业都会排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如制药、石化炼油、油品储运、喷涂装潢等,针对不同行业或排放种类的控制技术主要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燃烧法、电晕法、光催化降解法、生物膜法等。我国在VOCs控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少数工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因此,开发符合我国现今国情的技术手段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现有控制措施,提出了城市区域VOCs污染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