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联合鼠李糖乳杆菌及p40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炎症性肠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otal 25-hydroxyvitamin D,T-25(OH)D)水平与粪便菌群构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3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并采集新鲜粪便行16S rDNAV4区域扩增子测序分析,根据血清T-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n=5例)、维生素D不足组(n=5例)和维生素D缺乏组(n=13例)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粪便菌群多样性和菌群构成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血清T-25(OH)D水平与门、科和属水平粪便细菌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三组IBD患者的粪便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2.Actinp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在维生素D正常组最高,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在维生素D缺乏组最高。3.门水平:血清T-25(OH)D水平与Actinpbacteria(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正相关(r=0.447,P=0.033),而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负相关(r=-0.445,P=0.033);科水平:血清T-25(OH)D水平与 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r=0.414,P=0.049)、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科)(r=0.468,P=0.024)、Erysipelotrichaceae(r=0.584,P=0.003)和Eggerthellaceae(埃格特菌科)(r=0.507,P=0.014)的相对丰度正相关,与Aerococcaceae(气球菌科)(r=-0.514,P=0.012)的相对丰度负相关;属水平:血清T-25(OH)D水平与Blautia(布劳特斯菌属)(r=0.459,P=0.028)、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r=0.468,P=0.024)、Faecalitalea(r=0.544,P=0.007)、Anaerostipes(r=0.475,P=0.022)、Romboutsia(r=0.510,P=0.013)、Flavonifractor(r=0.455,P=0.029)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r=0.617,P=0.002)的相对丰度正相关。结论:不同血清T-25(OH)D水平的IBD患者粪便菌群构成存在差异,血清T-25(OH)D水平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负相关,而与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和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科)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正相关。第二部分维生素D3联合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背景:IBD患者T-25(OH)D水平下降,且T-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负相关,但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VitD)抗炎疗效欠佳,与结肠上皮细胞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减低有关,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可上调肠上皮VDR表达。目的:本研究拟评估VitD3联合LGG对小鼠结肠炎的协同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Vdr+/+小鼠:25只Vdr+/+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n=5):非模型对照组、DSS模型组、VitD3干预组、LGG干预组、VitD3联合LGG干预组。饮用含有2.5%DSS的饮用水5天建模。DSS建模前7天至开始建模后6天,各干预组分别予 VitD3 100IU/d、LGG 1.95×10^8CFU/d、VitD3 100IU/d 联合 LGG 1.95×10^8CFU/d 灌胃。通过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评估结肠炎严重程度。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T-25(OH)D水平。收集结肠标本采用qRT-PCR检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VDR表达量及分布,采用免疫组化评估结肠上皮细胞Ki67表达量。2.Vdr-/-小鼠:12只Vdr-/-C57BL/6雄性小鼠分为3组:非模型对照组(n=3)、DSS模型组(n=4)和VitD3联合LGG干预组(n=5)。以上三组建模、干预及检测同Vdr+/+非模型对照组、DSS模型组和VitD3联合LGG干预组。结果:1.在Vdr+/+小鼠实验中,与非模型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VDR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各干预组分别与DSS模型组比较,VitD3干预组小鼠第6天DAI、结肠缩短程度、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有减低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LGG干预组小鼠第6天体重下降程度和DAI减低(P<0.05),结肠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增高(P=0.038);VitD3联合LGG干预组小鼠第6天DAI、结肠短缩程度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均减低(P<0.05),结肠黏膜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减低(P=0.028),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P=0.016),血清T-25(OH)D水平以及结肠黏膜VDR mRNA、VDR总蛋白和结肠上皮细胞核VDR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肠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增高(P=0.002)。2.在Vdr-/-、鼠实验中,与DSS模型组Vdr-/-小鼠比较,VitD3联合LGG干预组Vdr-/-小鼠第6天体重下降程度、DAI、结肠短缩程度、结肠病理损伤评分、结肠黏膜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结肠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VitD3联合LGG通过上调结肠黏膜VDR表达,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调节结肠黏膜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减轻小鼠DSS结肠炎。第三部分 维生素D3联合鼠李糖乳杆菌分泌蛋白p40对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背景:VitD3联合LGG可通过促进结肠黏膜VDR表达发挥协同抗炎作用,但LGG协同VitD3发挥促进VDR表达的机制不明。p40为LGG分泌的具有抗炎作用的可溶性蛋白。目的:本研究拟评估p40对结肠上皮细胞VDR表达的作用以及VitD3联合p40对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不同浓度p40(0~200ng/mL)刺激HCT116 48h和不同时长(0~48h)p40 100ng/mL刺激 HCT116 后,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VDR 相对表达量;p40 100ng/mL 刺激 HCT116 48h,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核 VDR、浆 VDR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p40(0~100ng/mL)刺激HCT116后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2.Vdr+/+小鼠体内实验:25只Vdr+/+C57BL/6雄性小鼠分为5组(n=5):非模型对照组、DSS模型组、VitD3干预组、p40干预组、VitD3联合p40干预组。饮用含有2.5%DSS的饮用水6天建模。DSS建模开始至撤除DSS后1天,各干预组分别予VitD3 100IU/d灌胃、p40 20μg/d灌肠、VitD3 100IU/d灌胃联合p4020μg/d灌肠。通过体重变化、DAI、结肠长度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评估结肠炎;检测血清T-25(OH)D水平;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评估VDR表达量及分布;免疫组化评估结肠上皮Ki67表达量。结果:1.体外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40 50ng/mL、100ng/mL和200ng/mL刺激48h后,p40100ng/mL刺激36h和48h后,HCT116 VD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P<0.05);p40 100ng/mL刺激48h后HCT116核VDR相对表达量呈增高趋势,而胞浆VDR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40 20ng/mL刺激24h后、p40 1~50ng/mL刺激48h后、p40 1~100ng/mL刺激72h后HCT116活细胞数量增多(P<0.05)。2.Vdr+/+小鼠体内实验:各干预组与DSS模型组比较,VitD3干预组小鼠第8天体重下降程度减低(P=0.036),血清T-25(OH)D水平增高(P<0.001);p40干预组小鼠第8天体重下降程度、结肠缩短程度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均呈减低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肠黏膜VDR总蛋白和结肠上皮细胞核VDR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VitD3联合p40干预组小鼠第8天体重下降程度、DAI、结肠短缩程度均减低(P<0.05),血清T-25(OH)D水平以及结肠黏膜VDR mRNA、VDR总蛋白和结肠上皮细胞核VDR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肠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增高(P=0.032)。结论:VitD3联合p40可通过上调结肠黏膜VDR表达和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减轻小鼠DSS结肠炎。
其他文献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
轴承作为机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的装备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轴承摩擦力矩对轴承的工作寿命以及使用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重力及微重力下轴承的摩擦力
轴承质量对机械设备的精度、寿命、运转平稳性有很大影响,而轴承的摩擦力矩是一项评估和影响轴承质量的关键参数,因此研制对轴承的摩擦力矩进行快捷、准确测量的机电一体化仪
一、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近年来首先在我国发现的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又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大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中药材产业链健康发展,是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专门针对中药材中农残含量检测的方法及限量规定并不多,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也仅对4种中药材中19种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做了限量规定。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度和
前言近年来,由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迅速发展并与传统产业实现快速融合,一场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
会议
自然界中的许多系统都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例如:生物神经网、电网、通信网、万维网、新陈代谢系统等。复杂网络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节点(个体)组成的网络系统,且受到来自科
汽车的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的发展领域与发展方向,智能车辆的路径跟踪与自主循迹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关键一环,对于车辆智能化与无人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融合差分GPS定位及IMU惯性测量单元的高精度组合定位设备,完成了试验路段位置信息的采集,并依据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建立车辆路径追踪所依赖的高精度轨迹。通过研究车辆路径追踪与自主循迹方法,在自建的通讯平台上完成了车辆路径跟踪的验证与研究。本论文首先针
目的:探讨影响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收治的85例(85眼)脉络膜脱
研究背景和目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后导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死亡率较高。目前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研发进展缓慢。干扰素(interferon,IFN)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是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首要防线之一。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genes,ISGs)是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后的最终效应分子,发挥抗病毒和/或免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