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一病区进行治疗的9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男性68例,女性30例,均为单侧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和外固定组(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6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术后均由相同的医师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在出院后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骨折的对位对线维持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或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通过长期随访至少6个月后使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且都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通过分析后得到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个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使用Johner-Wruhs标准评分表评价各患者的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外固定组优5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3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外固定组优5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8.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可充分发挥外固定支架的优点,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可避免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有利于减少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恢复;术后可依据X线片结合配套计算机软件精确复位骨折,纠正畸形,调整下肢力线,延缓甚至避免引力线改变而导致的骨关节炎的发生;Taylor空间支架为微动支架,可有效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带架时间;在术后通过阶段式的骨痂刚度轴向测定,不仅可以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并且为科学评判骨痂愈合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标准,更加适宜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减少骨折治疗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的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优化医疗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何盘活优质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百姓解决疾病之患,也是国家医改的主要方向。2009年,政府首次提出医
<正>1品种简述"热农一号"杧果品种,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湛江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利用美国著名红杧品种圣心作母本,澳大利亚品种肯辛顿作父本,杂交选育的杧果新品种。于2002—20
在中国农业经济整体运行景气信号预警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使用贡献分析法进行预警指标的定量筛选,提高了指标选择的可信度;采用突变数学作为计算综合预警界限以及预警警度的方
西部地区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人才市场管理不规范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成长环境差,且人才流失严重.新形势下西部人
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但是,缺乏抵押资产和不佳的经营业绩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中小企
农村问题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而当今农村不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都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当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段历史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必然性、曲折性、现实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是指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一总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