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器件中近场热辐射现象及其测试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场热辐射是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微纳器件中的近场热辐射对提高器件的绝热性能和开发新型器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展了对微纳器件中近场热辐射现象及其测试技术的研究,并通过研制微纳米间隙分隔的、自对准的双层悬空微热板新型器件(简称双微热板器件),实现了平行二氧化硅(Si02)平板间近场辐射传热的实验测量。本文内容涵盖了对微纳器件中近场热辐射的理论研究,双微热板器件的设计和制作、双微热板器件的特性参数测试及其近场辐射传热的实验测量。首先,进行了微纳器件中近场热辐射的理论研究,并建立了实验模型。利用涨落耗散原理描述物质内部的涨落电流,利用格林函数法求解频域麦克斯韦方程,得到涨落电流辐射的电磁场,通过计算电磁场坡印廷矢量的系综平均值,给出了平行平板间辐射传热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行Si02平板间近场辐射传热的实验模型,获得了Si02平板间距在1μm或更小时其间近场辐射传热显著增强的仿真结果。因此,选择平板间距分别为550nm和1μm两种情况进行实验测量。这一研究工作为双微热板间距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所得研究数据可供微纳器件设计人员参考。其次,研究了双微热板器件的设计及加工技术。基于表面微加工技术设计双微热板器件的加工流程,利用独特的双层牺牲层技术,通过研制自对准的双层悬空薄膜结构,实现双微热板器件的制作。基于上华0.5μm CMOS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工艺设计加工了两层微热板间距为550nm的双微热板器件;基于定制的MEMS工艺设计加工了两层微热板间距为1μm的双微热板器件。在上述工作中,通过探索合理的工艺流程,研究并解决了在器件加工过程中的腐蚀窗刻蚀、牺牲层腐蚀、牺牲层腐蚀完成的辅助判断和结构层薄膜残余应力控制等若干关键技术,实现了双微热板器件的加工,提高了加工成品率。再次,组建了双微热板器件性能参数测试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系统和计算机采集控制器部分组成。在真空(10-7mbar)、环境温度293K的条件下,对器件中每层微热板的最大加热电流和热延迟时间,以及两层微热板之间的绝热性进行了测试,得出双微热板器件的特性参数。最后,完成了双微热板间近场热辐射的测试。测试中,采用恒电流方式加热下层微热板作为热辐射的发射器,上层微热板作为吸收器,通过测定吸收器的温升与其吸收热功率的关系,以及比较有无上层吸收器时,下层发射器达到相同温度的加热功耗差值,实现对两层微热板间近场辐射传热的测量。对于间距分别为550nm和1μm两种样品,所测近场辐射热导与文献中的近场辐射热导数值相近。表明本文提出的测试技术能实现对微纳器件中近场辐射传热的实验测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清代初期反思明末心学空疏之弊,提倡躬行实践,推尊程朱理学为正学。而程朱理学的崇尚,主要通过学校、书院的教育加以实现。故此际书院多以理学为宗,而且承继传统讲读方式,教化的目
2月20日上午,亨通集团与汾湖高新区在吴江会议中心举行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项目签约仪式。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铭,副区长、汾湖高新区
目的: 总结胰颈部肿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选择性动静脉优先处理及全胰头血流阻断法在胰颈部肿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第一个教我看书的人是父亲。他在上海作医生,颇有名气。所以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给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患者治病。可是,只要我拿着本书往父亲怀里一钻,父亲便会放下一切
研究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滑雪产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升级问题,提供滑雪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滑雪产业供需两侧现状及其匹配机制,结果显示:我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的无血清悬浮培养与初步鉴定. 方法: 应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悬浮培养胃癌细胞系SGC7901, 通过随机计数法计数不同时间窗形成的肿瘤细胞球数. 应用流式细
ZnO材料由于具有宽带隙(3.37 eV),大的激子束缚能(60 meV)等优点,在紫外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国际上ZnO电泵浦激光研究方面的不足以
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结构光纤天然的微流通道、灵活的结构设计使它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光纤生物传感
机械制造可应用于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纺织业以及运输业等,以提供精良的机械设备、器具等,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数控高速切削加工技术能够进一步的加工与改善,使得器具制造周期
目的观察辩证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妇产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