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单位,是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基地,也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对班级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被排斥在班级管理的主体之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掌握着“管理大权”,把学生仅视为管理对象,学生无法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源泉。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自主意识逐渐变强,各方面的能力正待发展,如果此时能够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和初中学生发展的需求,需要班级管理者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初中班级开展小组合作管理进行实践和探究,具体以石牌中学为例。在实践过程中,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班级管理中的各种资源,实现从教师管理班级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管理自己。本文共四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论述了问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解析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内涵与意义;第三章为探索过程,基于合作理念并对石牌中学初中班级进行小组合作管理实践,对小组合作怎样有效参与到班级管理这一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包括小组合作管理方案的制定,合作小组的有效构建,小组长的选举和培养,组内人员的分工,以及管理机制、合作与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奖罚机制等各种机制的构建,然后总结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效,初步提出初中小组合作管理有效实施的策略;第四章为反思部分,反思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路径,展望未来的研究设想,为今后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究提供借鉴思路。通过实践,我们看到了在初中班级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显著成效,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自主管理能力、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和办事效率都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改善了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为班级管理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