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近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良好临床预后已经得到证实。五大试验纳入了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及M2段闭塞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及M1段闭塞患者数远远多于M2段闭塞患者数。不同于近端血管闭塞,M2段闭塞机械取栓的安全及有效性仍不明确。目前,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是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机械取栓应用于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是否获益尚未得到明确证实。2018年血管内治疗指南推荐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 h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进行机械取栓治疗(Ⅱb类推荐,B级证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机械取栓应用于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到2018年4月就诊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12名患者(男女各6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1.4±8.1)岁,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为18分,合并高血压9例(75%),房颤史9例(75%),糖尿病4例(33%),卒中史3例(25%),冠心病3例(25%),吸烟史4例(33%),饮酒史4例(33%)。有5例(42%)接受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患者入院行头颈CTA(CT Angiography,CT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由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科医生进行。机械取栓患者中6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术,另6例采用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术后所有患者立即复查头颅CT及完成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并收入NICU病房,所有患者均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进行标准内科治疗。将m RS(modified Rankin Scale,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 RS 0-2分)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术中成功血管再通(TICI2b-3级),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率,24小时MRA(Magnetic Resonance Arteriography,磁共振无对比剂血管成像)影像学结果作为次要终点事件。根据患者临床预后良好结局(m RS 0-2)与不良结局(m RS 3-6)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数据与既往已发表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开通术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与讨论。所有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由2名神经病学医师进行评估,所有影像学图像由2名专业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结果:主要终点事件90天良好临床预后(m RS0-2分)为33%;次要终点事件术中前向血流TICI2b-3级为91.6%,症状性颅内出血为8%,死亡率为25%,24小时MRA再通率为91.6%。单因素分析入院NIHSS评分(P=0.038)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史、发病到就诊时间、发病到再通时间、穿刺到再通时间、联合静脉溶栓、闭塞部位、颅内出血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大脑中动脉M2段机械取栓有效性及安全性较低,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时,技术上更具挑战性,并且可能存在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M2段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观察,研究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数据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