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外来打工女性的城市适应研究——以W市部分外来女性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的外来人口涌入W市,W市的外来人口比重日益上升,其中外来打工女性的比例也不断增长,成为W市外来人口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以外来打工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切入,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和运用格兰诺维特的弱嵌入理论,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研究她们对流入城市的适应过程。 论文从“为什么女性和男性在城市适应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多不同?她们为什么更愿意留在城市?是她们比男性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吗?但是另一方面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返回家乡?”等问题开始,得出迁移是一个性别化的过程,这不仅是由流出地对于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生产与再生产上设定的社会角色所决定,而且由流入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决定。在受制于流入地的性别化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还要受所嵌入的流入地性别结构的影响的结论。 综合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对外来打工女性城市适应的考察,发现外来打工女性虽然在城市适应上有能动性的一面,但是女性外出就业受到教育程度、职业隔离、家庭需要等牵绊,使得她们实际处于结构劣势与边缘处境。这从根本上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与城乡二元制度纠结在一起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同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访谈资料,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广告学相关理论,试图从不同媒介广告对消
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一样,都是信息传播交流的工具,其核心都是传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新媒体传播探索和发展的奇迹,他们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值得传统
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的广元市荣山镇板桥村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流信仰的村庄,信教人数达到了全村总人口的98%。本文主要以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定性的方法,对这样一个宗教村进行了实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成为一种新常态,其中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作为承接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主体,在社区建设日益突出的今天,已然成为重点培育和优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迅猛递增。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不遗余力地实施大规模的私房拆迁。由于拆迁政策法规不完善,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合理等多种原因,在拆迁过程中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