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传播与农村社区和谐关系研究——川北“天主教”村个案剖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的广元市荣山镇板桥村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流信仰的村庄,信教人数达到了全村总人口的98%。本文主要以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定性的方法,对这样一个宗教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探索村民信仰与社区和谐的关系。 结果表明:由于天主教的主流影响,该村基本形成了人的精神、道德层面的社区和谐;家庭、邻里等人际关系和谐;二百多年来该村没有犯罪现象;村民离婚率非常之低;教会形成了重视和普及识字教育的传统;国家政策、法规(如计划生育)在该地容易得到实施;宗族纷争在此没有表现;宗教信仰与一些中国传统节庆、仪式得以融合;一些传统陋习得以消除。天主教包含着显著的、可以导向和谐的内涵,如果引导得力,这种宗教可化为一种和谐的精神基础,对于净化慰藉心灵、和谐社区、稳定社会将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 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缺憾。如:村民是从小无条件地受洗并接受天主教教义的灌输和影响,这对人的自由发展和选择必然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形成一种安于现状、保守、依赖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另外,认为现世是一种苦修的理念相对削弱了教民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与该村的经济落后有一定的相关。还有,村民在修建教堂时在物质和体力上的付出都远远大于他们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后,村民为亡灵念经大摆酒席所付出的大量人力及物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这种消极面,尚需加以合理的引导。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教会及神父的号召下,利用教会的人才和资源网络进行人力及物力的资源整合,帮扶当地大力发展生产,加强科技文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改善当地信息闭塞和交通困难的状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药材、山货、林业等产业。并且建议教会更深入地教导教民,进一步改变乡村传统陋习;利用电视传媒手段促进村民提高文化生活质量。力求该社区在精神和谐的基础上,增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思想先进、居住环境改善等其他方面的进步,得以真正达到方方面面的和谐。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实证调查为基础,考查了当前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处于中产位置的社会成员的媒介素养特征,及其对阶层认同产生过程的影响。作者认为,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一个
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本科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大大发展,同时随着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高学历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但是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和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人际沟通方式。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机依赖这种行为应运而生。手机依赖的逐渐普遍使它已经不再仅仅
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同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访谈资料,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广告学相关理论,试图从不同媒介广告对消
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一样,都是信息传播交流的工具,其核心都是传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新媒体传播探索和发展的奇迹,他们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值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