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牙周炎(CP)、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和CP伴RAU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进行定量测量,并检验其龈沟液及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探讨CP和RAU的发病机制及牙周病损与RAU可能存在的免疫学关联方式,并为临床上对两种疾病的的免疫学疗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析三个指标,分别为牙周指数(包括PD、CAL及BOP阳性率)、龈沟液及血清中IL-17含量及TGF-β1含量,实验组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初次就诊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CP、RAU及CP合并RAU(CR组)患者;健康对照组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初次就诊的无CP和/或RAU诊断的健康成人20例。随机挑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进入分组,每组20人,各组在年龄及性别组成上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首先,对各组患者的牙周指数进行临床分析,采用SPSS20软件对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探诊出血(BOP)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比较出各组患者的牙周病损状况。其次,每组随机抽取11名研究对象,排除年龄、性别差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测定H组、CP组、RAU组及CR组所有研究对象龈沟液和血清中的IL-17含量,应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测定H组、CP组、RAU组及CR组所有研究对象龈沟液和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应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CR组的PD、CAL及BOP阳性率均显著大于H组、RAU组和CP组(P<0.05);CP组、RAU组及CR组血清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H组(P<0.05),而CR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CP组和RAU组(P<0.05),除CR组外,其余三组龈沟液中IL-17含量过低,均未能准确测出。CP组、RAU组及CR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H组(P<0.05),CP组、RAU组和CR组血清内TGF-β1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四组龈沟液中TGF-β1水平过低,其含量均未能准确测出。结论:1.伴RAU的CP患者的牙周病损程度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表明RAU可能会加重活动期牙周炎对牙周组织的破坏。2.RAU这种加重对慢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的特征,可能是通过刺激患者IL-17合成的途径来实现的。3.CP患者也可能因为长期IL-17过表达而更易患RAU,且更加不易痊愈。4.作为一种抑炎因子,TGF-β1的表达可能在CP和RAU的不同阶段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