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刀钩针疗法治疗对顽固性面瘫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并发症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的影响,评价刀钩针疗法对顽固性面瘫综合评分、面部及社会功能指数的改善情况,为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的疗法,并以此推广刀钩针疗法。方法:临床依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刀钩针组及毫针组各30例,即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处方的基础上增加刀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每治疗6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每疗程开始的第一天毫针治疗结束后进行一次刀钩针治疗,每两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同为4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系统评分,包括面神经功能分级及评分、并发症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评分、并发症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情况,观察刀钩针组和毫针组的临床疗效。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面神经功能分级及评分:两组在治疗后分级并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上均有疗效,且治疗组在面神经功能的改善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对并发症如联带运动、面肌挛缩、面肌痉挛、鳄鱼泪征等症状自身前后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表明两组疗法对于顽固性面瘫的并发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两组组间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并发症的治疗上优于对照组。3、两组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效;组间比较治疗中和治疗后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对面部残疾指数的改善上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0%,两组治疗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上述两种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都有一定疗效,且说明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刀钩针组和毫针组对顽固性面瘫患均有一定疗效,刀钩针组对并发症和面部残疾指数有较佳疗效,刀钩针组总体疗效优于毫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