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叶绿素合成基因CBD1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合作用是光合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后贮存在生物体内的过程,是地球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能量源泉。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对光合生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绿素作为叶绿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负责吸收和传递光能。叶绿素等其他色素的合成缺陷会导致植物产生叶色变异。本文通过对实验室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株叶色黄化的突变体cbd1(chlorophyll biosynthetic deficiency 1)。本论文通过保守性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等对未知基因CBD1的功能进行了探索,从形态特征、色素含量、蛋白定位、叶绿素合成途径中间产物含量、光合特性和离子稳态等方面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BD1为进化保守的叶绿体跨膜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CBD1蛋白N端具有叶绿体定位信号肽,且具有六个可能的跨膜区域。CBD1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进化保守,在裸子植物和古细菌中则没有同源蛋白存在。通过PSI-BLAST保守性分析发现CBD1蛋白属于Type Ⅱ CAAX金属蛋白酶超家族,并具有三个保守的模块。通过对与CBD1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推测其可能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与光合作用。本论文利用PEG/Ca2+介导的外源基因瞬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和组织化学染色等细胞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确认CBD1为定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并只在绿色组织表达的蛋白,在根中检测不到CBD1的表达。2.CBD1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的调控cbd1突变体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出现叶片黄化的表型,其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下降了约30%-40%,其中叶绿素b的下降幅度更大,因而cbd1中叶绿素a/b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野生型。通过对避光生长的黄化苗的分析中可以看出cbd1的叶绿素合成速率要明显慢于野生型,且CBD1基因的表达受持续光照条件的诱导升高。通过转基因方法以cbd1突变体为背景构建了基因组回补植株,发现该黄化表型可以完全回复。说明该表型的出现确由CBD1的突变引起。本论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了 CBD1的突变对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编码关键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叶绿素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CBD1的突变影响了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对光照变化的响应,并且在黄化和正常生长的cbd1突变体中,当分别添加Fe螯合剂DP和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ALA时,与野生型相比,cbd1中都检测到了 Mg-ProtoⅨ的明显累积。这些结果说明CBD1可能参与并调控了叶绿素合成途径。3.CBD1影响了光系统的组装与光合效率本论文通过蓝绿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了野生型与cbd1突变体中类囊体膜蛋白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CBD1的突变造成了光系统Ⅰ中叶绿素a结合蛋白PsaA+B和PsaE的积累,同时抑制了捕光色素复合体LHCⅡ三聚体(LHCII-T)的组装,因此影响了cbd1光系统的组装以及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本论文使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对野生型与cbd1突变体进行叶绿素荧光分析,发现cbd1突变体中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Fo)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光系统Ⅰ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都要高于野生型,然而cbd1的非光化学猝灭耗散也明显高于野生型。说明cbd1所吸收的光能并未能有效的转化为光化学能量。4.CBD1影响了叶绿体离子稳态本论文利用Mg2+吸收缺陷型菌株MM281发现CBD1异源表达在MM281中时可以回补该菌株在低镁条件下的生长。通过Percoll法分离野生型和cbd1突变体的完整叶绿体与类囊体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离子含量分析,发现cbd1叶绿体与类囊体中的Mg2+含量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约40%。说明CBD1的缺失会造成叶绿体镁离子稳态的紊乱。5.CBD1与GUN5的遗传互作本论文通过遗传学方法发现CBD1与镁螯合酶的催化亚基GUN5存在遗传互作,其双突变体cbd1gun5呈现黄化矮小的表型,其叶绿素合成途径和光系统组装都受到严重的抑制。利用透射电镜对cbd1gun5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cbd1gun5的叶绿体和类囊体发育出现了明显的阻滞。综合以上结果,推测CBD1可能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并与该叶绿素合成过程中Mg的获取与传递过程相关。因此,对拟南芥CBD1蛋白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未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还为进一步阐释GUN5的功能以及叶绿素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肉鸡是一类被广泛用于商品化生产鸡肉的鸡的总称,它也被认为是一种研究肌肉生长的理想模式动物。与蛋鸡相比,肉鸡拥有更多更粗的肌纤维,其成肌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迟缓的分化能力,而导致这种特殊发育的原因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究了 microRNA可能参与的肌肉表型分子机制。通过基因芯片和定量PCR技术,我们发现肉鸡肌肉中miR-199-5p含量较为丰富,并且无论是对于肉鸡还是蛋鸡的成肌细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代谢失去平衡,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造成骨量的降低和骨骼微观结构的退化,进一步引起骨骼机械强度的降低引发各处骨折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占据大量社会资源。据统计,当前全世界有每30个人中有一个患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和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妇女最主要的多发病之一。而临床有效的激素替代疗法却
薇拉·凯瑟(1873-1947)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凯瑟研究亦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其中,文化批评视角成为近十年来凯瑟研究的主流。凯瑟及其文学创作也因之被还原到她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于是,凯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便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无论凯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有多么密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凯瑟善于从不同的文学传统中汲取精华,进而开创自己的创
“行动”问题是阿伦特政治思想贯彻始终的主导性问题,亦可以说是其政治思想研究的核心线索。在政治层面上,无论从早期对极权主义要素和起源的分析还是到晚期对美国共和危机的思考,阿伦特都始终将“行动”作为克服政治危机和宪政危机的关键,而在哲学的层面上,无论从早期对“积极生活”的内部区分还是到晚期对“沉思生活”的阐释,阿伦特实际上都是力图通过其政治行动的“剧场”理论以克服传统政治哲学对“行动”概念的遮蔽。对于
寻找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半导体光电化学分解水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氢能源,是理想的太阳能转化和存储技术。半导体电极的太阳光吸收效率,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和表面空穴注入效率是制约半导体光电极太阳能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光生电荷的分离和空穴的注入主要发生在半导体电极的表面附近区域,即,半导体与溶液接触形成的固/液界面。研究电荷在固/液界面处的分离、传输和转移机制,对开
随着医学图像质量的提高,医学图像算法的改进,医疗大数据的兴起,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医疗AI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以往较为困难的计算机辅助医学图像处理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处理算法使得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在临床中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医学图像处理中的两个非常有挑战的应用:“肺癌病理细胞图像识别”和“前列腺CT图像分割”,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用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来
学位
19世纪末,由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华北地区爆发了具有极强排外性质的义和团运动。作为世界霸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以此为借口大肆进行侵华活动。作为近代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始作俑者,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攫取了大量利益。到了 19世纪末期,英国因工业发展放缓,深陷布尔战争的泥潭,海军实力的相对衰落,在远东地区与其他列强的博弈中力不从心,进退维谷。义和团运动期间,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向清政府施压要
标准模型中,半轻衰变与纯轻衰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他们的衰变率正比于描述夸克味道本征态与弱相互作用本征态的混合矩阵元(CKM矩阵元)和描述初末态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衰变常数及形状因子的乘积。由于粲夸克的质量没有轻到可以使用微扰展开,也没有重到适用于重夸克理论,理论上对于粲介子衰变相关的衰变常数与形状因子计算一直精度不高。近年来计算资源的迅猛发展使得格点量子色动力学(LQCD)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本论文主要研究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小马赫数极限问题和两相流模型的适定性问题.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对本文所涉及到问题的物理背景和已知结果给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综述;之后我们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定义以及相关的函数空间;最后给出我们的主要结果以及关于这些结果的评论.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我们考虑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小马赫数极限问题.从物理上看,不可压缩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可以通过
由于空间规划和调控措施的缺失或者滞后,快速、无序的城市空间增长忽略了区域本身的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和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正处在空前的快速增长期,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的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空间增长中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理念为城市空间增长的综合性调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其区划方法尚不成熟,在分析单元、划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争议,较缺乏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