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飞速,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监管其中洗钱风险的制度建设步伐却严重滞后,第三方支付机构未落实反洗钱义务或协助不法分子洗钱等违规行为频发。与普通的违法违规不同,洗钱行为往往伴随着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备付金挪用、窃取或泄露支付账号信息等多项高危行为,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有恶劣影响。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洗钱风险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估并实施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以及“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等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然后运用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破窗理论等对评估与监管洗钱风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依据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风险评估的进行与风险监管策略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的基本流程与重要步骤。在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方面,本文结合真实案例探究总结了第三方支付业务洗钱风险的来源和常见的洗钱方式,并给出了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二者关系得出的剩余风险来评估第三方支付机构洗钱风险的方法,为“风险为本”的洗钱风险监管提供依据。在监管策略的选择方面,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演化博弈分析模型,探究监管部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最佳博弈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对支付机构的积极反洗钱激励、消极反洗钱罚款以及扩大声誉损失等措施可以促进双方朝着最优策略发展。本文认为:要完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洗钱风险的监管,监管部门需要规范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运作的反洗钱立法,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框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剩余风险不同的支付机构实施差别化监管,是降低监管成本、强化监管动力的重要方法;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完善反洗钱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协调;引导第三方支付行业尽快形成自律体系、加强支付机构责任意识能够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最后,实施反洗钱激励与惩罚机制并进行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动力,促进支付机构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