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njiao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以大众传媒为生活主导的时代。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使人们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转向和变化,同时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大众传媒大张旗鼓介入文学批评空间,形成了文学版图内的另类风景。其介入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组织文学评奖与策划作品研讨会;包装文坛新秀与缔造畅销书神话;炒作文学事件与制造文坛热点。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范式和文学现象,“传媒文学批评”隆重登场并日益繁荣。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是面向“全体有批评能力的人”的批评。根据参与人数、批评风格及影响力来划分,传媒文学批评的批评形态主要有四种:其一是专家批评,即与传媒“触电”的批评界精英分子的批评,这类批评不可避免地打上学院批评的烙印;其二是编辑批评。文学编辑作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视;其三是记者批评。记者身兼“把关人”和“发言人”的双重身份,他们对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四是草根批评,即与精英阶层相对的普通民众批评,现代传媒的发达,让草根一族也拥有了对文学进行批评发表意见的平台。可以说,草根批评的出现是传媒时代文学批评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相对于传统学院批评,传媒文学批评特色鲜明:它关注当下鲜活的文学现象和事件,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契合人们心理期待;它偏重挖掘“琐碎、细小、无聊”的题材蓄意炒作,迎合人们世俗的猎奇心理;同时,传媒文学批评又很好地继承了古典文学批评诗意点评的特性,无需鸿篇巨制,只言片语,直达精髓;传媒文学批评的互动对话性让“侯门深似海”的传统文学批评变得无限平等、自由,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传媒文学批评的兴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不可取代的价值。它使文学批评从一枝独秀到分流互渗,从单语独白到众声喧哗,造就了批评的狂欢时代;它把传统文学中受压抑的个体话语、小众话语、边缘话语带上了舞台,让批评回归了自然、原初的意义;它让作家、读者、批评家心灵沟通、身份共融,真正实现了接受美学家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同时,传媒文学批评的负面影响也非常突出。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浸染,曾经的正统、经典作品被习惯性地忽视,而揭露情色、隐私的作品则倍受青睐;囿于人情和圈子,批评界“捧评”现象盛行;功利心的驱使又让“骂评”泛滥成灾。当然,我们现在要对传媒文学批评做出一个深度评判,为时尚早。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认真呵护和培育这株新生的文学批评幼苗,为其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我们应该坚信,只要传媒文学批评寻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坚守自身独立品格,与大众传媒及学院批评积极合作、优势互补,在世纪嬗变的文化地平线上,它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正>(三)谈话还在进行着。可邓接下来的一段话好像使穆加贝感到惊讶。邓是这样说的:"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穆加贝好像
<正>投资周期长、成本高、盈利难已经成为长租公寓的几宗原罪。"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对于长租公寓这个风口下急速膨胀起来的产物并不适用。投资周期长、成本高、
提出了一种多路归一化割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法、GARCH模型和Granger模型相结合的金融风险协同溢出模型。利用GARCH模型提取波动;利用谱聚类方法对波动数据集进行聚类分
<正> 自从本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积极倡导并致力于语义学研究以来,语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欧美各国获得长足的发展。语义场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是输出300 Hz-3 KHz范围类的信号频率,并将输出信号放大10倍,用Multisim观察检测结果。
改善农村金融和给予农民特别支持,是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因信贷而进一步依赖和支持政府,而且也是“获得农民长期支持的一种有效手段”。20世纪前半期,国民政府为其统治赢得更多合法
目的了解山东临沂市区成年高血压患者膳食状况及其与高血压的关联,为当地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釆用分层抽样方法(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以临沂市兰山区、河东
油脂氧化是油脂工业中控制产品质量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检测油脂产品的氧化稳定性并准确预测其保质期是油脂行业和添加剂等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最简单
宣鼎是清末文坛较有影响的文学家之一,他在绘画、诗歌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的文言小说《夜雨秋灯录》是《聊斋志异》仿作中较好的作品。被誉为“唐人小说之流亚,《聊
日语中关于条件表现的研究可谓是由来已久,而且成果颇多。其主要原因是日语中关于条件的表达形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很多的用法也是相似相近。尤其是对“と”、“ば”、“た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