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区重金属迁移特征及耐性植物的筛选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西北土法炼锌具有300多年的冶炼历史,冶炼产生的废渣中,重金属Cu、Zn、Pb、Cd等含量高,严重污染该区域土壤,并通过食物链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典型的、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四个不同自然恢复年限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长期的堆置过程中植被自然演替与矿渣基质理化性质的交互效应、重金属耐性植物的筛选以及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  随着堆置时间的增加,矿渣基质的营养条件明显改善,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极显著增加,pH上升,容重降低,重金属Cu、Pb和Cd有效性显著降低;植物群落S、H、J和盖度相应提高。相关分析说明土法炼锌渣场废弃地植被群落自然演替的限制因子是养分的匮乏和重金属Cu总量、Pb和Cd有效性高。  四个矿区植物调查共发现高等植物22种,分属13科21属。利用物种优势度所筛选的重金属耐性植物优势种是繁缕(Stellariamedia(L.)Cyr.var.media)、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甜根子草(SaccharumspontaneumLinn.var.spontaneum)、毛轴蕨(Pteridiumrevolutum(Bl.)Nakaivar.revolutum)、珠光香青(Anaphalismargaritacea(L.)Benth.etHook.f.var.margaritacea)、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节节草(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黄花蒿(ArtemisiaannuaLinn.)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adavidiiFranch.)。其中大叶醉鱼草对Zn、Pb、Cd,野艾蒿对Zn、Pb、Cd和黄花蒿对Cu的转运系数、富集系数都大于1,可作为富集植物。  重金属在矿渣-植物系统中迁移排序是:红花岭矿区(K1)Zn>Cu>Pb>Cd;龙场坝矿区(K2)Zn>Pb>Cd>Cu;冒水井矿区(K3)Cd>Zn>Pb>Cu;水塘村矿区(K4)Pb>Zn>Cd>Cu。四个矿区,土壤中Cu变化范围为12.2mg/kg~130mg/kg,Zn为357mg/kg~5695mg/kg,Pb为107mg/kg~18135mg/kg,Cd为5.28mg/kg~50.4mg/kg,严重超标,污染评价显示Cd污染指数最高。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产生约8亿吨农作物秸秆,其中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为主,长期以来大量秸秆被弃置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秸秆组分中
转Bt基因作物发展迅速,其释放的毒素可能在土壤中残留和累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引起人们对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本课题以海南澄迈县砖红壤、广西南宁赤红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其中由于干旱缺水而导致的水荒已逐渐成为制约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抗旱预案研究推行的是积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hm2,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而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特殊国情,使
根据射洪县表面土壤有机碳密度资料,结合该区域内地貌特征,基于SPSS13.0及ArcGIS9.2平台,运用常规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射洪县内小、中、大3种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农业增产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而肥料的施用对作物单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盲目施肥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