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尺度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研究——以徐州市睢市宁县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hm2,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而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特殊国情,使得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变化问题成为我国学者特别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   农村耕地面积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小、数量多、规划不合理、环境卫生恶劣,严重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量新增居民点用地来自于对优质良田的侵占,这俨然已经成为我国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研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对于我国农村自然资源的管理、生态环境的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苏北地区的睢宁县为例,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3S技术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1995-2005年徐州市睢宁县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并使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马尔科夫模型对睢宁县2010年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进行预测.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995-2010年徐州市睢宁县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土地利用斑块数增加,斑块平均面积下降,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上升,平均分维度小幅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在下降。随着城镇扩展、农田开发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剧,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植物体多种生命活动,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很低,是农业生产中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植物的主要矿质氮源是按态氮和硝态氮,由于土壤中氮素含量很低,并且容易流失,一般来说不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磷氮是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研究OsPHR3基因在磷氮利用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提高磷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转录因
我国每年产生约8亿吨农作物秸秆,其中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为主,长期以来大量秸秆被弃置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秸秆组分中
转Bt基因作物发展迅速,其释放的毒素可能在土壤中残留和累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引起人们对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本课题以海南澄迈县砖红壤、广西南宁赤红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其中由于干旱缺水而导致的水荒已逐渐成为制约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抗旱预案研究推行的是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