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叶绿体rps12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蕨类植物作为维管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在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小、拷贝数高、进化保守的特点,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能从单个基因到基因组水平为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RPS12(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 12)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的起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12基因编码。对于不同植物,其rps12基因在叶绿体基因组的定位不同。5’-rps12(外显子1)位于大单拷贝区,3’-rps12(外显子2和3)位于大单拷贝区或反向重复区。反向重复区由于其双拷贝的性质,在该区的基因与大单拷贝区的基因具有不同的替换率。比较rps12基因不同部位(外显子1与外显子2和3)的进化速率,则很适合探讨当基因位于反向重复区时,进化速率发生的变化。目前对蕨类植物rps12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较少,分析该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对研究基因结构的改变和功能变异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选取68种蕨类植物和2种石松类植物的rps12基因序列,利用Hy Phy软件,分别分析了rps12编码序列、外显子1、外显子2和3的分子进化速率,以及rps12经受的选择压力(正选择和负选择);基于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分支位点模型采用PAML软件进行了正选择氨基酸位点的鉴定。结果显示:(1)对于外显子2和3位于反向重复区的植物(IR-61),其外显子1的进化速率是外显子2和3的3-6倍;外显子1与外显子2和3都位于大单拷贝区的植物(LSC-9),其外显子1的进化速率与外显子2和3不存在差异;IR-61与LSC-9相比,后者rps12编码序列的进化速率是前者的3-5倍;LSC-9的外显子2和3的进化速率是IR-61的4-10倍,即当基因(或者基因片段)位于反向重复区,其进化速率降低。推测是由于反向重复区双拷贝的性质,基因间发生转换的频率较高,能有效修复突变位点。同时也发现IR-61密码子第三位的GC含量高于LSC-9,推测基因转换在反向重复区中存在GC偏好。(2)使用HyPhy在贝叶斯因子大于1的条件下检测到3个正选择位点,在贝叶斯因子大于20的条件下检测到116个负选择位点。用PAML进行正选择氨基酸位点的分析时,分支模型没有检测到正选择分支;位点模型检测到1个受到正选择的位点;分支-位点模型没有检测到正选择位点。两种方法共检测到4个正选择位点,这些位点位于RPS12蛋白的一般结构区域(不规则区或π螺旋区)。116个负选择位点中,有60个位点在75种植物的RPS12蛋白比对序列中保持一致;6个位点位于α-螺旋区;36个位点位于β-折叠区。RPS12蛋白与S8蛋白、S17蛋白、16S r RNA、23S r RNA等相互作用的位点都受到负选择的作用。推测rps12基因在蕨类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趋于稳定,强烈的负选择压力有助于维持rps12基因功能与结构的稳定。
其他文献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Diptera:Tephritidae)是危害柑橘、柚类重要适应实蝇害虫之一,也是国际水果贸易中受到关注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分布于北纬24-33度、海拔230~1850 m的地理区域,我国已在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100多个县区发生危害,对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很多果树种类造成危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系统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交通监控、安防监控、工业生产监督等等。然而,一些户外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极其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得成像质量不高,进而可能造成计算机视觉算法性能的下降。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劣天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尤为广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针对图像的去雨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大部分的去雨研究都是针对视频图像的去雨研究,而单幅图像的去雨又与之不同,
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氢键计算为探索分子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目前很多软件针对分子模拟数据提供了氢键计算程序,但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缺少对间接氢键(如,水介导氢键)的计算支持,对输入文件格式兼容性不足,以及缺少氢键的可视化服务。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通用性更好、界面友好的氢键计算软件工具来更全面地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水介导氢键计算的研究。在直接氢键计算
为解决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的振动剧烈的问题,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舒适性和运输物资的品质,本论文对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半主动悬架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轿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上,对于农用车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较少。为解决华南地区丘陵山地运输难的问题,本团队已经研发出丘陵山地轮式运输机,由于之前研发的山地果园运输机的前轴采用无悬架系统的刚性连接布置方式,运输机在山地路面进行运输时车辆产生的振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通常在水稻中下部进行危害,具有迁飞距离远、危害部位隐蔽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本课题拟采用热图像的方法,获取水稻冠层温度特征,对褐飞虱的危害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可为褐飞虱危害的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依据,对提高褐飞虱防治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课题在分析国内外虫情评估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褐飞虱危害水稻的机理及特征,应用热红外成像技术,研究了褐飞虱入侵后
与其他动物一样,脑是控制昆虫行为的中枢,它接受外界感觉信息的输入,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编码、加工和存储,最终指导昆虫产生行为反应。为了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昆虫的脑呈现出高度的区域化结构特点,不同区域处理不同的信息,例如蕈形体是学习记忆中心。同时,脑包含着数量众多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通过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或调质来调控着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神经行为学研究表明,以昆虫神经系统为探测器,通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全球柑橘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不仅是柑橘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当前化学农药滥用导致严重的昆虫抗药性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通过生物防治控制柑橘木虱是绿色植保的未来趋势。本文通过分离鉴定分析了柑橘木虱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比较了柑橘木虱感染黄龙病菌后的内生菌群结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荔枝选育种工作已经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实生选种方面,难以育成熟期错开、大果优质和丰产稳产集于一身的品种。人工杂交则可望克服实生选种的局限性,培育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优良新品种,进而用于改善荔枝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
鸡新勋恙螨是放养肉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发病较为严重。鸡新勋恙螨的幼虫寄居在鸡体皮肤内,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造成鸡体组织反应较大,在鸡体皮肤形成痘疹样病灶。由于目前我国黄羽肉鸡朝着屠宰后光鸡销售的模式转型,光鸡带有新勋恙螨病灶会影响胴体卖相,进而严重影响养户及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本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对采自广东云浮和福建莆田的鸡新勋恙螨
冠果蝇亚科(Steganinae)是果蝇科(Drosophilidae)的两个亚科之一;白果蝇属(Leucophenga)是冠果蝇亚科的最大类群。当前,冠果蝇亚科及白果蝇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较少。迄今为止,Gen Bank上可利用的完整或不完整的果蝇科线粒体基因组只有果蝇属(Drosophila)的23种。本研究尝试以线粒体基因组为切入点,通过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冠果蝇亚科13属77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