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9年、2010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和其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情况,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情况及聚集/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发症和热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重庆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3239例(发病率11.51/10万),死亡3例(病死率0.09%);首例病例出现在2009年6月13日,最后一例病例在2010年3月4日;期间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2009年9月1日~31日和2009年10月11日~11月10日。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地区分别是渝中区、巴南区、永川区。发病年龄以10~20岁年龄组为主(67.74%),职业以学生为主(83.20%)。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重庆市7所哨点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ILI)32095例,占门诊就诊病例的1.47%。哨点医院共采集ILI标本7541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3.29%;阳性毒株中甲型H1N1型占51.08%,为优势毒株。主城监测点与郊县监测点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市共报告507起流感聚集/暴发疫情,共报告发病8705人;2009年9、10月为暴发疫情高发期;疫情发生数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巴南区、南岸区、长寿区和南川区;96.25%疫情发生在学校。病原学监测显示:经实验室证实的439起疫情中,甲型H1N1流感聚集/暴发疫情占73.02%。重庆市207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平均年龄是15.41岁,6~18岁占76.02%;男:女为1.37:1。职业以学生(中小学)为主;超重和肥胖病例分别占5.95%和0.89%;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病例占1.70%;4.53%病例有季节性流感的预防接种史;2.99%病例曾预防用药。95.43%病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平均为38.68±0.62oC,热程为在0~19天之间,中位数为2天;18个其他临床症状中出现咳嗽、咽痛、头痛、乏力和流涕症状的病例比例较高。住院病例占15.60%,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粒细胞下降,AST、CK、CK-MB升高,肺部纹理增多及炎症表现。1.44%病例出现并发症,而且均发生在住院病例中,其影响因素包括BMI、慢性基础疾病、热程、咽痛、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治疗类型和并发症对热程的长短有影响。结论: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重点应以学生为主,流感监测体系应不断完善。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一致。不同的治疗类型是热程的危险因素,但并发症的出现对热程具有保护作用。肥胖和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热程、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程度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咽痛对控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研究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主要结合小湾高拱坝建设,研究在高山峡谷河段上,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问题。专题分别就泄洪消能布置优化;坝身孔口布设及
把各种香料按蒸气压大小分为"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和"基香香料"三组,计算香精和香水中三组香料的总蒸气压。如果以"头香香料"与"体香香料"蒸气压之比为A,"体香香料"与"基香
油井开发过程中的油套管损坏是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严峻问题,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益。造成套管损坏的原因有多种,如酸性气体的腐蚀、套管磨损和含砂液的冲蚀。针对流花11-1油
<正> 今年夏天在亚特兰大转播奥运会时,瑞典电视台正好在中央电视台对面,我非常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奥运会一结束,我马上要去瑞典。提起瑞典的乒乓球,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092例,年龄18~95岁,其中男性45495例,女性33597
目的观察热敏灸缓解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膀胱刺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最小化随机法将59例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
作为我国物流市场一份子的小型物流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观念落后、服务意识较差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态势,发展之路困难丛丛。面对国
背景: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A)作为第一线抗病毒药物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相较于联合治疗而言,单药治疗往往不能得不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ehicle to Grid,简称V2G)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两者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充放电机作为V2G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