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A)作为第一线抗病毒药物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相较于联合治疗而言,单药治疗往往不能得不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N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1990年后PUBMED, OVID, EMBASE,万方、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等,纳入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用及联合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采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个试验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及/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其中有8个研究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用LAM治疗,4个研究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用ADV治疗。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生化学应答率高于单药治疗组(50.3%vs.39.3%, OR=1.63,95%CI=1.33-2.01,P<0.00001)。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联用LAM组还是联用ADV组,联合治疗组应答率均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无论是联用LAM治疗组还是联用ADV组,两组不同药物的联合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组,分别为(65.9%vs.34.9%, OR=3.57,95%CI=1.83-6.95, P=0.0002)和(74.6%vs.46.2%, OR=3.66,95%CI=2.13-6.30, P<0.00001)。在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持续生化学应答率较单药治疗组高(47.6%vs.42.1%, OR=1.28,95%CI=1.05-1.55, P=0.01)。行亚组分析发现,联合LAM组的联合治疗组持续生化学应答率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组,而ADV组则无明显优势。随访结束时,除联用ADV组在e抗原转阴率的比较中显示联合治疗组高于单药治疗组外(75.4%vs.46.9%, OR=3.55,95%CI=1.67-7.53, P=0.001),联合LAM组e抗原转阴及转换率、联合ADV组的e抗原转换率,以及两组药物的表面抗原转阴及转换率、组织学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结束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其单药治疗比较,可提高患者生化学应答率及病毒学应答率。随访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ADV治疗组在e抗原转阴率高于聚乙二醇单药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