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态金属的温控超材料设计与特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超材料作为一种人工制造的电磁结构,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尺寸、旋转方向的电磁结构单元或阵列,对入射电磁波的特性参数进行按需调控,实现新型高性能空间滤波、波束调控、聚焦透镜、全息成像等新颖平面功能器件与系统,在光学、电子学等技术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以流体、弹性体等材料作为介质基底或者作为基体设计的可控超材料,在对入射电磁波特性参数的按需、实时调谐方面,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成为了电磁超材料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已报道的流体超材料在非线性耦合互作用效应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和研究空白。论文针对流体超材料热非线性这一极具价值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了液态金属基温控超材料工作机理、设计和分析方法;创新探索了液态金属基温控超材料热可控/非线性耦合分析理论、数值仿真方法、制备工艺及测试方法等关键技术;实验研究验证了液态金属基温控超材料电磁调控机理,揭示了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热非线性耦合机理及效应。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特色如下:1.分析Fano、EIT、Anapole、ELC四种谐振模式及其高Q值机理,优化设计出四种液态金属基高Q值温控超材料单元结构,所设计的Anapole结构实测平均谐振Q值可达240,所设计的EIT结构实测温控灵敏度可达17.12MHz℃,实测FOM值可达1.09/℃。2.利用基于有限元的全波电磁仿真软件HFSS,数值仿真获取四种谐振模式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热可控调谐特性数据,以标准尺寸矩形波导为测试环境,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完成了液态金属基温控超材料温控可重构机理的测试验证。3.基于电磁热理论及传热控制理论,对ELC反射型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电磁热机理和传热控制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多物理场非线性耦合关系模型;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完成了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在不同功率入射电磁波激发下电磁热仿真,以及非线性耦合效应仿真,结合数据拟合,揭示了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热非线性耦合及调控机理;搭建实验平台,完成了液态金属基温控电磁超材料热非线性特性验证。本论文研究成果发展出液态金属基温控超材料的热非线性特性与热调控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基带接收处理,用于实现对低信噪比信号的捕获和跟踪,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实现扩频通信接收功能的硬件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模块等构成,本文涉及到的基带接收处理主要在集中在基带处理模块进行,实现采集信号的下变频、捕获、跟踪及载波同步等功能,完成信号的解扩及解调恢复出信息层数据。本文主要是实现扩频信号的解扩及解调,其功能模块均在FPGA内部通过VH
作为智能家电的控制中枢,电脑板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脑板的显示模块更是其用来完成人机交互最重要的环节。本文对电脑板数码显示测试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获取电脑板测试时的数码显示图案,进行图像识别与分析判定,并与电脑板功能检测相结合,进而得到更为可靠的检测结果,最终实现电脑板检测的自动化。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学习,了解了视觉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相关应用,明确了本研究的突破方向;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终端的数量飞速增长,同时涌现了大量计算密集和低时延需求的应用。传统的移动云计算很难满足这些新出现的应用对时延的需求。而移动边缘计算(MEC)则通过将计算资源部署在网络边缘,使得计算服务更靠近用户端,所以计算任务卸载的时延显著减小,进而满足用户的时延需求。然而,MEC是通过无线网络为边缘设备提供服务的,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稀缺性,在密集接入网络场景下,有限的传输带宽会成为
当前,移动通信进入了全连接的、全数字的5G时代,其不仅重新定义了各行各业的连接,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还加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换代。其中,5G引入了网络切片概念,其不仅将提高用户的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强移动带宽等,还将满足各类垂直行业对网络的多样化的业务需求。虽然5G网络切片的愿景和目标很明确,但其网络架构、使能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鉴于此,重点研究了应
随着通信技术的更迭和传输速率的增长,保障通信系统中信息的安全传输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合法用户间的安全密钥分发作为保密通信的核心技术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现行保密通信系统主要使用基于加密算法的密钥分发方案,方案安全性主要由算法复杂度决定。然而随着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提出,这类方案面临着被破解的危险。量子密钥分发作为理论安全的密钥分发方案在传输速率和通信距离上与现行通信系统存在一定差距。混沌激光
随着计算机计算性能和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通信设备个体识别技术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项技术在民用安全和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领域都有着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通信设备的个体识别主要依靠通信设备本身硬件差异带来的信号指纹不同来区别不同的通信设备,不同的通信设备具有不同的信号指纹,借此来达到通信设备的识别的目的。本论文对通信设备识别相关的若干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了特征的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能够支持更大的带宽、更复杂的信号,同时频带内信号密集度更大,甚至有时需要利用多个不连续且位置、带宽不固定的空白频谱以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而信道化技术具有大瞬时接收带宽、实时信号接收、高频率分辨率、可以分离时域重叠而频域不重叠的信号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该种场景下的信号接收。但同时信道化技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固定的信道划分方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场景,以及信道数大
最近,国家密集出台系列“紧缩银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五条”、“新国五条”限购限贷政策,到限售、“房住不炒”调控总基调不变和“三道红线”,调控长效机制逐渐凸显。抑制流动性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的金融调控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大环境急剧恶化,房地产企业陷入融资艰难的处境,正面临“输血不能、造血不足”严峻问题,房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渠道尤为迫切。资产证券化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在美国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引
在现代战场环境中,采用雷达识别通信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频谱、空间、时间与能量等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雷达探测与识别通信技术融合后的优势,实现目标探测识别同时获取目标信息。然而,对于采用该技术的终端仍需研究突破低计算复杂度、低计算功耗、高集成度与低成本等关键技术。近年来,雷达识别通信一体化标签因其低功耗、小型化、低成本、工作时间长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开展在X波段的识别通信一体化标
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雷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体制阵列雷达技术。在传统相控阵(Phased Array,PA)的基础上,频控阵雷达通过对每个阵元附加了远小于载频的频偏实现了发射波束的距离-方位角依赖特性、时变特性和自动扫描特性。因此,相比相控阵雷达的波束特点,频控阵雷达时变波束在距离-方位角二维联合估计、目标探测与定位、空域干扰/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电子对